深交所受理创业板注册制IPO申请已满两年。
根据创业板发行上市审核信息公开网站披露的信息,过去两年间,创业板总共接收了882家公司的首次公开募股申请资料。从申请受理的频率来看,创业板首次公开募股的节奏变得平缓且稳定,2020年有542家公司提交了相关申请材料,2021年受理的申请数量为291家,到了2022年,这个数字进一步下降至49家。在这段时期内,共有50家证券公司成功为324家实施注册制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提供了首次公开募股的保荐服务。
根据Wind信息统计,创业板设立以来,中信建投证券累计完成27家公司IPO推荐工作,位居行业首位;中信证券以25家公司上市的成绩位列次席;华泰联合与民生证券则分别成功推动19家公司完成上市,两者共同排名第三。
另外,国金证券有十七家,海通证券有十七家,国信证券有十六家,国泰君安证券有十四家,长江证券承销保荐有十四家,东兴证券有十三家,招商证券也有十三家,它们分别位列第四到第十的位置。
安信证券、东方证券负责承销和推荐,中金公司、东吴证券、中原证券、兴业证券、国元证券、东莞证券、申万宏源也完成了超过五家的上市企业承销推荐工作,这些机构都位列排行榜的前二十位。
此外,创业板后备计划的多少,无疑又是一场证券公司投资银行领域的实力比拼。
界面新闻记者进行统计后发现,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国信证券、海通证券等主要证券公司已经囤积了大量资源,而民生证券、国金证券、安信证券、中原证券等规模稍小的证券公司则展现出快速进步的态势。
目前中信证券排队审核的企业数量达到73家,在所有机构中数量最多,中信建投排队的企业有68家,位居第二,国信证券排队的企业为62家,位列第三。
另外,海通证券有60家,国金证券有57家,广发证券有56家,民生证券有54家,华泰联合证券有51家,中金公司有40家,它们分别排在第四位到第十位。
何南野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未来投行业务资源将主要流向大型券商,导致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马太效应将更加明显,头部券商的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扩大,顶尖券商投行业务收入可能突破百亿元大关,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改革将有效缩短审核周期,从短期角度分析,券商投行业务将迎来快速发展,那些在创业板项目储备方面具有优势的证券公司将率先享受到政策调整带来的积极影响。
开源证券称,在投行业务领域,由于上市标准变得多样,并且审核周期有所压缩,创业板首次公开募股的宗数极有可能出现大幅度增长。2019年全年创业板首次公开募股仅通过审批60例,在每年新增80例IPO的基准预测中,将促使证券公司净利润提升0.73个百分点;就经纪业务而言,挂牌公司水准不断进步、价格波动区间扩大,有望使市场交易热度稳步增强,创业板成交金额占整体市场比重达21%,若创业板成交金额分别增长30%、40%、50%三种情形,预计经纪业务将推动上市证券公司全年盈利分别增长4.2%、5.6%、7.0个百分点。
东吴证券称,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对证券公司服务实体经济的全面金融业务能力有了更严格的标准,头部证券公司更具竞争力,规模较小的证券公司面临更激烈的竞争。注册制推行后,头部证券公司在吸引客户、研究水平、风险控制等方面的长处更加明显,对投行业务利润增长的推动作用将更为显著,预计整个行业的集中度会继续提高。此外,创业板内部存在领域划分不同的情况,特别是考虑到小型证券公司的资金实力区别,预计这些公司之间在创业板上的业务竞争会变得更激烈。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