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育场地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南部,是整个公园的核心建筑,也是奥林匹克理念的重要体现场所。该建筑同时坐落于北京中轴线上,在传统元素与现代风格的交融碰撞中,出色地承续了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脉络。
国家体育场有另一个悦耳的名称——鸟巢,这个名称造就了世界体育建筑史上的奇迹,它彰显了我国材料科技的进步、设计者的创新思维、建设者的精湛手艺。它属于全球跨度最长的体育场馆之一,其主体构造包含混凝土框架和钢结构,混凝土部分被钢结构覆盖在内部。鸟巢建筑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是那些相互交织的钢制结构,它们看似轻巧灵动,实际上承担着重要的支撑功能。由于钢结构需要跨越宽大的空间且承受复杂的应力,因此受力最大的柱脚部分特别选用了专门为鸟巢设计的“Q460”钢材。这种特厚的高强度钢材在我国建筑领域尚属首次使用,并且完全由国内科研机构独立研发完成。鸟巢整体耗用钢材十一万公吨,全部构件通过焊接方式连接,焊缝总长将近三百二十公里,若以北京二环路为参照,这长度可绕其十圈有余。此工程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非凡杰作,同时也是我国焊接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炎炎夏日里,从事焊接作业的师傅们必须穿上厚重的工作服,佩戴面罩和焊枪,并且分组轮换进行施工。组装立柱基座时,先对基座边缘进行加温,然后焊工需要进入基座内部实施焊接工作。在拼接一些体积庞大的部件时,焊工们必须在数十米的高空进行俯视焊接。有焊工表示,焊接过程中,即便炽热的焊渣溅落在脖颈上,也不敢中断作业,否则容易引发结构开裂、焊缝不纯等缺陷问题。正是因为每一位建设者对工艺标准的严格恪守,这座作为奥运场馆的宏伟建筑最终赢得了众多荣誉奖项。
2007年7月,鸟巢获得英国《泰晤士报》的推崇,被列为“全球十大在建工程”之首,同时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07年世界十大建筑奇迹”,并跻身北京现代十大建筑行列。鸟巢的钢结构工程堪称一项史无前例的焊接壮举,代表中国首次摘得国际焊接学会2010年度唯一焊接大奖。鸟巢的膜结构设计凭借卓越的建筑构思,赢得了国际膜工业协会授予的2008年度最高荣誉,即“年度最佳工程奖”。该工程还陆续斩获了中国土木工程领域的詹天佑奖,中国建设行业的鲁班奖,以及中国建筑钢结构领域的金奖。鸟巢是北京的一个显著象征,它还蕴含着全国人民对国家的深厚情感,对“百年奥运”的坚定信念,对科技发展与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以及百折不挠的民族意志。
置身鸟巢中央环视四周,该场馆整体占地25.8万平方米,能同时容纳9.1万名观众。其东西两侧设有6层观席,南北两端布置了5层观席,从最高一层到场地核心区有数百米远,实至名归地称作中国规模最宏大的综合性体育场。主体构造呈现马蹄形椭圆轮廓,南北跨度333米,东西幅度296米,从地面至顶点高度达69米,大约相当于23层楼房的垂直距离。
从高处俯瞰,能看见底座和体育设施融合在一起,好比树干和树根。脚下缓坡的网状石板小径延续了体育场的构造形态,小径与之间的地带为到场人士设置了若干服务场所:有下沉式绿地、有石子铺成的平台、也有山地式景致等。
国家体育场中心区域设有田径竞技区和足球竞技区。环形跑道全长四百米,包含九条主要跑道,其中央地带布置了一片长一百零五米、宽六十八米,符合国际规范的绿茵场地。观众席分为上层、中层和下层三个区域,整体呈现为不规则起伏的半球形构造,完全无遮挡。该场馆内部没有任何支撑柱,呈环状围绕比赛核心区域,且上下层观众席存在部分重叠交错设计。这种情况下,不论观众位于鸟巢的哪个角落,他们和比赛中心点的视觉间隔大约为140米,而且赛场上的运动员像是舞台上的表演者,被观众从四面八方注视着,整个布局构造出最理想的观赛情境。同时,在看台的两端设置了LED高清显示屏,便于视力欠佳的观众清楚观察到运动员在竞赛中的每一个动作。鸟巢的钢结构构造中,设置有多组形似剪刀的阶梯,它们一直延伸至顶层的观席区,观众沿着这些倾斜度较大的阶梯攀登,仿佛正行进于由巨大金属构件构成的密林之内。
看台座椅有红色和灰色两种颜色。红色象征“中国红”,灰色象征“长城灰”。“中国红”与“长城灰”也是北京中轴线的主要色调。选择这两种色彩,使座位更具现代气息,同时色彩的渐变也能减轻视觉上的不适。座椅造型运用了水滴状的流畅线条,各个边角都做了圆弧处理,表面采用浅色皮纹的哑光工艺。在形态之外,尤为突出的是这些坐具依照人体构造特点精心打造,因此使用时感受极为安适,能够有效防止长时间观赛产生的困顿。如此一件小小的坐具,内含如此丰富的科技成分,由此可以推见,在鸟巢之中,先进技术与非凡理念四处可见,处处散发着夺目光芒!
鸟巢引发的惊叹不止这些,其顶部夹层选用了两种建筑界称作“膜”的材料。上层铺设的是ETFE膜,下层则应用了PTFE膜,这两种材料功能互为补充,使整个体育场能够防风、防水、防晒,同时还具备隔音效果。这项双层膜技术在国际上此前未曾应用过,它不仅完全满足了防水的标准,同时还让场内的光线变得更加温和,使现场观众能够在更安逸的氛围中观赏赛事。
此外,国家体育场在建造过程中运用了多项前沿的节能方案和生态保护手段,诸如实现高效的天然空气流通和自然光线利用,推行雨水的整体收集,借助可再生地热资源,以及部署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这些众多的高科技环保措施,令其确实符合大型“生态型建筑”的称号。
那个时期奥运火炬塔的高度达到32米,重量在46吨左右,伴随奥运会与残奥会的圆满落幕,主火炬塔的历史任务宣告终结。由于它的分量过于沉重,无法在钢结构屋面上持续安放,经过北京市政府的许可,火炬塔被迁移到鸟巢东北角的基座地面进行重新布置,并在这一带规划了火炬广场。这些设施转化成承载特殊历史价值的纪念性建筑,对游客和市民实行免费参观。
第29届奥运会和残奥会冠军墙位于火炬广场的北面,这条长长的墙面镌刻着所有获奖选手的英文名字。为了和奥运火炬形成呼应,广场周边配备了相应的照明设施以及景观装饰。入夜后,火炬广场显得格外璀璨,人们可以驻足在此,近距离欣赏主火炬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能感受到奥运精神的感召。
如今,鸟巢的内外景致已彻底改观,场地设施设备维护得无微不至,各项服务功能持续进步,既能承办各类比赛演出,也能满足中外游客参观需求,处处洋溢着蓬勃的活力。引进一流足球赛事,同时举办多项世界级田径、滑雪、马术等体育活动;安排著名歌手音乐会、国际品牌展示,以及各类重大庆祝仪式等,鸟巢成功策划并执行了许多享誉全球的体育文化盛事;鸟巢欢乐冰雪活动、鸟巢灯光音乐表演、《鸟巢·吸引》常态化演出、《鸟巢·京韵》创新京剧驻场等特色项目,更加让鸟巢成为本地居民及国际游客休闲放松的热门场所。
2015年,国家体育场成功承办了国际田径赛事,2019年,亚洲文明交流盛会中的核心环节——亚洲文化庆典,又将全球视线再次吸引到国家体育场。
2015年7月31日傍晚17点58分,于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28次会议上,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地点被公布出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正式宣布:北京和张家口获得了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承办权。北京成为全球唯一一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将承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国家体育场承担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开闭幕式任务,确实是名副其实的“双奥场馆”。
鸟巢展现出崭新的面貌,吸纳创新元素,弘扬中国体育文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讲述中国故事,讲述奥运故事,使奥林匹克精神得到传承和发扬。鸟巢不仅记录了人类21世纪对建筑与居住环境的持续探索,也记录了东方文明古国中国逐步走向开放的历史脚步。
中华民族历经百年奋斗,成功加入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最终达成了民族奥运夙愿,国家体育场象征着国人“追求奥运”历程中的关键节点和重要标志。在此,中华民族实现了百年奥运之志、强国之愿,将民众对奥运的深厚热爱和对国家繁荣的自豪感铭刻记录并传播光大,这是鸟巢具备的核心历史价值。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留下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崭新的象征性建筑。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