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国气象局重点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

admin 15 0

优惠价:¥

原价:¥

中国气象局办公厅发布《关于中国气象局重点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实施办法》的文件

气办函〔2022〕172号

各地区气象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内部单位,有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

根据国家领导人关于科技革新、人才培养及气象事业的重要指导,依照中央人才会议的决议和《气象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规划(2022至2035年)》的要求,需迅速推进气象局核心创新小组的建设与监管工作,突出科技专才在气象事业优质发展中的关键角色,气象局已拟定《气象局核心创新小组建设与管理实施办法》,现正式发布,请严格依照施行。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

2022年8月4日

中国气象局重点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工作方案

执行国家领导人对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及气象事业的指导方针,贯彻中央人才会议的决议、《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简称为《发展纲要》)以及中国气象局党组的安排,推动中国气象局核心科研队伍(简称为重点创新团队)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增强科技人才在气象事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依据《中国气象局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气发〔2021〕11号,简称为《管理办法》),拟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一)功能定位

该创新团队的核心任务是汇聚顶尖专家,聚焦国家重大战略,瞄准国际科技前沿,致力于气象现代化进程,其关键职责是攻克气象科学尖端领域及业务服务发展中的核心科技挑战,旨在促进气象科技实现高水平自主创新能力,这属于国家层面的重要创新集体,专门从事气象科技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二)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段内,大约组建二十支关键创新队伍,囊括气象科研与业务服务的重要范畴。优化重点创新队伍的遴选流程,构建项目、团队、基地三位一体的科技资源调配体系,健全关键创新队伍的考核标准,打造分布均衡、运作顺畅、后援充足、富有生机的科技与业务紧密结合的创新队伍架构。

(三)基本原则

1.顶层设计,资源统筹。集中关注《发展纲要》以及《中国气象科技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涉及的核心科技项目,并参考相关业务能力提升计划,统筹安排项目资源、平台建设、资金支持与人才配置等创新要素,促进国家级气象研究机构特色学科的建设,利用中国气象局设立的专项开放实验室、野外科研站点和成果转化基地等创新载体,为团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大幅增强团队对业务服务领域的支持效能。

集中智慧,拓展合作空间。坚持开放理念,整合全国气象行业及气象学界的专业人才,打造核心创新队伍。队伍组建既强调国家级科研机构与地方气象单位杰出气象科技人才的贡献,也强调吸纳关键短缺的相关高校、科研机构及市场组织的科技资源,以及海外顶尖人才。

3.严格标准,明确导向。围绕核心创新队伍建设的目标与任务,秉持高水准、严标准、强目标的原则,优先扶持功底深厚、精力充沛、能力突出的首席科学家及其团队,聚焦气象科技与业务服务提升的关键环节实施突破,迅速构建以应用需求为基准的科研项目遴选流程,建立以成果落地为标准的科技效能评估体系,设立以服务贡献为依据的科研平台及人才队伍建设考核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规范。组建一支表现卓越、勇于拼搏、在国内达到顶尖程度、在全球气象科技领域具备重要地位的科研队伍,注重其成员素质的提升和能力的锻炼,使其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确保其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强调成果,灵活奖惩。取消核心研发小组资格的固定性,根据科研课题成立小组,课题结束后且无后续任务的小组不再保留核心研发小组资格。在科研课题攻坚阶段提供核心研发小组业绩奖励。评价小组时,侧重其攻克业务支撑核心技术的效果以及成员的培育状况,摒弃“四唯”标准。表现欠佳或未能达成目标的集体,将不再承担新的工作,该集体予以解散。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重点创新团队管理工作机制

组建专项工作组,该工作组是中国气象局重点创新团队专项工作组,由科技部门、人事部门联合主导,减灾部门、预报部门、观测部门、计财部门等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参与,承担执行局党组针对重点创新团队的指导方针,执行团队组建、科技项目安排、科研经费援助、成果奖励机制、成效评定等相关事务。

组建科学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专门负责重点创新团队,成员选自气象领域的权威学者,他们负责评审团队表现,也负责考核团队成果,为团队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建议,以便做出更好的决策。

要压实合作机构的职责担当。核心攻关小组的合作机构,是首席科学家任职的国家级科研机构、各省区市气象主管部门以及高等院校、外部科研机构。核心攻关小组的常规事务由合作机构承担,为小组的科技突破提供必要条件。

(二)组建重点创新团队

1.组建方式

核心攻关小组通常由单位指定成立,主要攻克地球系统数值预测体系、极端天气预判、气象雷达及卫星遥感信息产品运用、气候变迁、大型气象设备、人工调控天气、信息技术与气象结合应用及相关专项的气象核心技术难题,推行一系列业务能力增强计划及重大科技项目;同时扶持国家级气象研究机构优势学科的建设。核心研发小组主要依托国家气象机构业务机构及省级气象组织构成,针对气象领域不具备明显研究能力的专业技术难题,也能够委托有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组建核心研发小组实施突破。专项工作组安排科学指导小组对相关职能部门提交的核心研发小组组建计划进行评估,依照评估情况给出推荐名单,经机构核准后公布组建,具备条件者即行组建。

2.团队遴选条件

核心研发组的顶尖专家需具备高级别专业资格,通常须为气象局杰出人才或国家层面人才,曾负责或当前负责国家关键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重点或联合资助项目、国家层面重大业务工程以及其它国家级重点任务。这项研究工作具备稳固的根基和突出的前瞻性;团队的首席科学家需要具备出色的统筹管理能力和协作意识,年龄通常在57岁以下,团队中40岁以下的青年人才比例应达到三分之一以上,整个团队的人数上限为15人。

3.重点创新团队支持期

核心研发小组的资助时长通常为三年,若需完成特定挑战性课题,时长或许能扩展到五年;一旦资助周期终止,该小组有权继续递交新的攻坚项目,且新的资助周期将另行开始计算。

(三) 支持措施

科研经费方面,不专门用于重点创新团队,但会优先支持其承担气象领域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气象联合基金以及国家级重大业务工程等科技项目。

2.绩效激励。中国气象局对重点创新团队给予资金补助,每支团队每年获得20万元,若支持期是4到5年,则总金额60万元分摊到各年,依托单位需按1比1比例追加资金,气象部门以外的团队全部依靠依托单位解决经费;每年先发放30%的绩效奖励,剩余70%根据团队年度考核和综合评价情况后续发放。首席科学家依据成员职责分工及工作成效,制定团队奖励方案,方案强调个性化分配,经上级单位审核通过后执行。

平台提供支撑。各个核心创新集体务必借助一个中国气象局或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抑或野外科研试验场地、产品中试场地)等科研创新载体实施科技攻关,核心创新集体的发展情况将作为中国气象局科研创新载体考核评价的关键指标。

政策有偏向性,中国气象局人才工程的不同层级申报者,以及国家级人才选拔,更倾向于重点创新团队的主导者或核心成员。

(四)考核管理

年度进行监测评定。受托机构负责对首席科学家及其团队年度工作情况、创新成果、目标达成等开展年度审核与监测评定,依据审核结果发放年度后续资助的业绩奖励。首席科学家负责对核心成员年度工作表现进行评定考核。

综合阶段进行评定,团队扶持期结束后,专项工作组邀请专家评审组,对团队科研任务进展、创新成果产出、人才发展状况实施考核。考核等级分为卓越、良好、达标、不达标,并配套差异化的后续奖励资源分配。考核获得卓越等级的,予以公告表彰;考核结果为不达标的,暂停团队首席科学家三年内申请重大项目创新集体的资格。

根据《管理办法》第四章中关于管理与考核的规定,需要另外拟定绩效评估的详细办法,以及绩效奖励的发放标准。

三、工作计划

强化统筹安排,到2022年6月30日完成中国气象局重点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计划的拟定,并提交上级机构审批。组建专项工作组负责此项事务,设立专家顾问小组提供专业支持,确保团队组建工作顺利推进。

要建立核心创新队伍。2022年7月尾前,需经由安排选定组建约十支新的核心创新队伍。2023至2024年每年新增约五支,到2025年,要形成约二十支核心创新队伍,之后依照核心创新队伍培育的周期,每年补充一次。

衡量工程成果,针对支持阶段内核心研发集体成长状况实施即时评价,归纳得失之处,制定下阶段核心研发集体进步方案。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