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晓明 | 乐云游,旅游漫记之四一一——中东迪拜篇

admin 新闻中心 17

迪拜旅游攻略_阿联酋文化探索_艾因(阿联酋)

(上)

古埃及堪称古代文明的典范,迪拜则是展现奇迹与现代文明的缩影。流传着一种观点,迪拜极尽奢华,是个只剩财富的国度,任何奇思妙想都能实现。这样的地方怎能不牢牢吸引人们目光?我早已心生向往,可听闻迪拜全年酷热,气温常超50度,便略感胆怯,迟迟未能下定决心。这次特意选了迪拜的冬季前往,可温度依然超过三十度,感觉跟我们的夏季差不多呢!

艾因(阿联酋)_阿联酋文化探索_迪拜旅游攻略

迪拜是阿联酋的一部分。阿联酋的正式名称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它在1971年建立。这个国家由七个酋长国构成,分别是阿布扎比、迪拜、沙迦、哈伊马角、富查伊拉、乌姆盖万和阿治曼。阿联酋的陆地面积达到8.36万平方公里,阿布扎比占据了其中的87%。这两个地方都享有金色国家的美誉。到2024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居民总数大约为九百五十万,外国居民占绝大多数,比例高达八十九分之八十九,他们主要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马来西亚、菲律宾、伊朗等众多国家,这些国家的人也很多。这么一个酷热的地方,欧美国家的人除了短期旅行,基本不会长期居住在那里。

各个酋长国都设有自己的行政机构与负责人,经济自主,模式近似邦联,但在国家大事上会协同处理,例如国防、外交就由统一机构负责。当讲解者说明这些状况时,我提出疑问,既然这些酋长国相对独立,为何不直接成为七个独立国家?他认为七个国家联合起来的力量过于单薄,举例来说,某个部族首领管辖的区域仅有五万民众,一旦发生重大变故例如受到外来部族攻击就难以应对,无法有效抵挡,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变得强大。确实如此,当前国际局势动荡不安,怀有野心的势力众多,比如乌xx自行摧毁国防力量废除核武器结果遭受入侵却无法得到承诺国的援助,同时也没有联合国提供强有力的保护,说到底还是要依靠自身力量才行。

阿联酋文化探索_艾因(阿联酋)_迪拜旅游攻略

迪拜人口三百八十万,国土面积一万平方公里,与宁波市面积差不多大。中心市区人口有两百万,是阿联酋规模最大、人口最密集的城市。这里国际化程度很高,拥有豪华的建筑、顶级的购物场所和旅游配套。面对到处林立的高楼大厦,我的头总是仰得很高,甚至让我觉得中国最大城市上海也变得很偏僻。浦东在这方面也稍显不足,毕竟那里百层以上的摩天大楼不胜枚举。哈利法塔以828米的惊人高度位居世界之最;迪拜购物中心拥有相当于五十个足球场的广阔空间,能同时服务九万访客,同样稳居全球领先地位;规模最大的室内溜冰场馆也在此地,再次刷新世界纪录。

抵达扎贝尔公园时,我们一眼望见一座极其奢华的露天相框,它以黄金分割比例精心建造,堪称全球最华贵的建筑结构。这座名为"迪拜之框"的巨构耗资3500万金镑,折合人民币3.1亿元,高达50层楼。它由四根150米高、93米宽的支柱和两根100米长的横梁共同支撑框架,整个结构表面都铺覆着金箔,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显得格外气派。这个备受推崇的“迪拜框架”建筑是当地最新最吸引人的宏伟工程,它为人们展现了壮丽的天际线景象,无论是外来游客还是本地市民都能欣赏到包括迪拜塔在内的众多著名建筑的轮廓。该建筑由两座主体结构以及一座横跨顶部的天桥相连构成,访客可以登上高达93米的观景天桥,尽享全景视野。这座天桥占地约100平米,里面有一条25平米的玻璃通道,能观赏到两侧的旧城和新城景致,因此被称为是贯通古今的时空之门。除了天桥,上下运送游客的全景玻璃升降梯也是观赏风景的绝佳位置。底部则设有博物馆,里面至少有一个固定展览。在此处,访客能够深入探究迪拜由一个海港小镇演变为一座国际大都会的历程。目睹此景,不禁联想到咱们香港,它起步更早,且拥有更优越的区位条件,气候也更宜人,可为何未能成为更繁荣昌盛的“东方迪拜”?

这位导游姓王,是江苏人,长相俊朗,气质稳重,已经28岁了。他大学毕业后曾经当过老师,现在和妻子一起在这里生活工作了六年。他工作非常认真,讲解的时候特别有耐心,一点不嫌我们问得烦,我觉得国内很少有导游像他这么负责。我们坐上大巴车后,他立刻给大家发了矿泉水,还告诉我们这是海水过滤出来的。接着就和大家开了个玩笑,说商店里卖一元的矿泉水,让大家猜猜成本是多少,并且允许大家猜三次。人们心中虽然没底,却知道会上涨,有人猜五块,有人猜十块,最后猜到十五块,觉得还是差得远,真正的标准是三十块,是标价的三十倍,油价的十倍,完全出乎意料,可见这里的水金贵得惊人,这个差价由谁承担,政府财政做了补贴,可以算是一笔巨款,涉及面越来越广,民生问题政府必须兜底,这才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想到国内油价持续攀升,而“两桶油”经常出现亏损却依然依靠国家拨款,实在令人费解。最近爆出的中石油高管王宜林贪腐9000亿的消息,更是让我们震惊不已。再说青菜的售价,我们当然也是难以预料。结果是每斤高达100元,比鸡鸭鹅和牛肉都贵得多,让人惊叹不已。因此,在这里难以买到蔬菜是普遍现象,如果要请你吃青菜,那可真是得算作是大宴宾客了。回想离开那天下午的空闲时光,我们去了那个规模宏大的购物场所,里面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由于晚餐需要自行解决,我们费了好大劲才寻到一家由台湾人经营的中式餐馆,感觉就像是回到了故乡。那位台湾青年一见到我们便格外亲切,因为他觉得来自大陆的我们血脉相连。比如要喝杯热水,按规矩本该收取一美元的费用,他却只收取了一次费用便不再收了,而且一直免费供应。我向来只喝烧开的水,不喝矿泉水,那天又渴得不行,就让他一次又一次地续上,还加满了随身带的水杯,他一直面带微笑,一点也不在意,让我很受触动。我们四个整天喝酒,点菜有鸡有鹅,还有狮子头、牛肉,外加几个鱼,以肉食为主,总共八个菜左右,不过只花了150美元,我们觉得挺划算的,旁边那桌年轻夫妻估计也是从大陆来的,带着两三岁的孩子还没吃饭,男的只点了一碗炒鸡蛋饭,女的要了一碗白米饭,再配一盆水煮青菜,就这些了。我特意留意过他们的账单,最后支付了一百元,显然是这盘白灼菜定价过高,因为沙漠地区种植难度大成本高嘛!从这个角度看,我很少吃菜反而适合住在这里,但我家太太特别爱吃青菜就住不下去了。

艾因(阿联酋)_阿联酋文化探索_迪拜旅游攻略

迪拜的一些主要道路摆放着三根手指的大型雕塑,让我们感到十分好奇。据导游介绍,这些雕塑象征着“三指礼”。这种手势是由迪拜酋长谢赫.穆罕默德在2013年倡导的,它蕴含着“成功”、“光荣”、“挚爱”的寓意。酋长推出这一手势,意在表达他对民众福祉的关切,同时鼓励迪拜居民积极向上、团结协作,最终达成卓越成就。这种动作现在已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象征,常出现在多种情境之中,诸如王室纪念仪式、太空探索成就展示,乃至城市公共艺术装置上。一个将国家与民众福祉放在首位的领导者,自然会赢得民众的敬仰和喜爱。

我询问了迪拜居民的经济状况。据向导介绍,当地11%的原住民受到政府格外的关照。他们大多被分配到政府机关、海关部门、金融机构、机场工作或从事油气相关业务等核心领域。即便学历不高,也能获得优厚的薪资待遇,平均月薪达到八万元。而占人口多数的89%外籍人士则依靠市场生存,必须在符合法规和风俗的前提下,依靠自身能力谋生,政府不会提供任何保障。当然,公共福利还是可以享用的。他说这个地方只看重个人能力,不依靠人际关系,而且贫困的人也不会嫉妒富裕的人。例如,有几十个打工者合租一间房屋,睡在地上铺,每月收入四五千元的情况很常见。他们外出打工时连房门都不用上锁,不用担心被偷,治安状况非常好。这并不是说这里的人道德水平有多高,而是因为有力的政策和措施让人不敢轻易违法。一旦有过错,除了严厉惩罚还要没收全部家产,还会被强制离开永远不能回来,这是真的认真对待的。我经常注意到,跟西方国家一样,这里的房子从不见装防盗的门窗,好像也在说明这个情况。我又想起以前收到的微信,说迪拜是全世界最不安全不适合去的五个地方之一,让我觉得有点好笑。我又询问小王的工资,他说每个月不到两万;他妻子当律师也有这个收入水平。他跟本地人比不上,但日子也安稳。他说父母都是教书先生不希望他外出,而他想在年轻时就游历四方,认为这样能开阔眼界,让人生更有价值,是他最好的决定。我觉得他想法很深刻。我立刻联想到自己的情况,生不逢时没有这一代人的际遇,只能一声叹息。他还提到几年后打算去非洲闯荡,可见他很有胆识有决心,年轻人就该这样。我祝愿他好运连连。

特朗普的言论举止常常令人难以理解,引来不少批评,不过“作为美国总统,我始终将优先考虑美国民众的利益”这一立场,我完全赞同。

车辆驶离市区,道路两侧开始出现带院落的房屋,可以判断进入居民区了。导游接着发问:你们能根据外观判断出住户的经济状况吗?众人沉默不语。他说在这个地方,不比房屋不比车辆,关键要看庭院绿化,如果院落里树木茂盛,那通常是富裕人家。因为树木的养护成本很高,单是每棵树每年的费用就要7000元,普通家庭根本无力负担。但大家的环保观念非常突出,即便经济条件一般也能竭尽所能,所以迪拜市能呈现满城翠绿景象。迪拜一年之中几乎没有降雨,而每当出现降雨,人们都会四处传播消息、大声欢呼。那真是上天赐予的宝贵财富!

提及水资源,导游便介绍了迪拜河。这条宽度堪比海湾的河流,安详地流经城市之中,河畔坐落着那家标志性的帆船餐厅。为了提升交通、物流和供水效率,迪拜投入巨资对河流进行拓宽和加深,打造出一条绵延十余公里的迪拜运河,并将其与波斯湾相连,形成了重要的港口。现在的迪拜河水质清澈,是市民的主要水源,因此被誉为迪拜人民的母亲河。

迪拜的气温极高,导游讲了个段子:有个人去迪拜时穿了橡胶鞋,下车没走多远鞋就粘在地面上动不了了,因为当时地面的热度超过七十度,鞋底都化了跟地面焊在了一起,怎么也脱不下来。我要说的是,这个原本是沙漠地带的小渔村,在酷热的环境下,竟然在几十年间变得如此繁荣、富足、漂亮,成为了全球知名的城市,这真是个了不起的成就。最近流传一种说法,称当前移民目的地世界排名,阿联酋已位居榜首。于是有人感叹,为何自己没能出生在这样地方?我深爱自己的祖国,也眷恋家乡,那里自然环境更为优越。尽管这里经济发达,但气候过于炎热,全年如夏,即便有机会邀请,我也不会选择前来。

迪拜旅游攻略_阿联酋文化探索_艾因(阿联酋)

有观点认为,迪拜的富庶得益于其地下资源,那些从地层深处不停涌出的油气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用真金白银衡量怎能不富裕?这种看法有一定合理性,但也并非全部真相。据向导介绍,迪拜的起步阶段确实在1960年石油被发现后获得了极大推动,油气产业确实帮了大忙,不过迪拜的油气储量并不算特别丰富,随着经济的迅猛增长,其作用已逐渐减弱,如今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十分之一左右。阿布扎比拥有极为丰富的油气资源,其储量占整个阿联酋的90%,贡献了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拥有丰富资源的国家就一定能持续繁荣吗?看看如今的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和委内瑞拉,它们的情况又如何呢?正如2024年经济诺贝尔奖得主在《国家为什么会失败》一书中指出的,迪拜的崛起主要归功于其完善的制度体系和先进的发展理念。率先成功者得益于稳定局面、全面融入全球市场。例如其零关税政策首先促成了国际物资的持续涌入,进而吸引了众多人才汇聚,带动了大量资本的注入,借势发展金融、航运、地产、航空、旅游等一系列行业,最终确立了世界金融枢纽、交流平台地位。如今要使其经济不发达已十分困难。由此可见杰出决策者作用非凡。

乘坐轻轨,乘汽艇沿迪拜河漂流,随后探访了民族村,从东边老城区眺望河对岸的现代化柏迪拜,别有一番景致。迎着炽热的微风,我们依旧感到自在,心情愉悦。

(下)

去迪拜,很多人都会想去那家名声在外的帆船餐厅体验一下。虽然最低消费要1500元,但大家也愿意痛痛快快地花掉。因为从心理角度来说,价格高的餐厅往往显得更有档次,越是不容易去的地方越能吸引人;而且想到以后可能不会再有机会来迪拜,不去高档区域尝尝新鲜等于白来一趟;大多数人都会去,如果我不去就会显得很孤单,还让人觉得小气,这脸面上实在过不去,所以最终大家都跟风去了。因此,帆船餐厅声名日隆,我事先就多次听闻其名。我们对此也抱有向往。不过,导游表示帆船餐厅现已陈腐落伍,如今鲜有人问津,远逊于新近营业的皇家亚特兰斯大酒家气派。在那里消费每人140美元,反而比帆船餐厅更经济些,供应的菜式包罗中西,还能欣赏到豪车别墅和演出,景象更为壮观。这段路途要花一个小时车程,虽然距离有点远,但我们会安排专车接送全程陪护,绝对值得动身。我们原本就特别信赖小王,所以痛快地答应了。

车行至彼处时日色已近黄昏,遥遥望去可见一座座巍峨的楼宇连绵成片,气势恢宏。露天场地上灯光璀璨,停靠着行列行列形形色色的名贵座驾,琳琅满目、前所未见,据说价值都在千万之上。我虽不懂行辨不出端倪,但还能认出是高档座驾非同一般,也算凑个热闹开开眼界。那家格调高雅又气势磅礴的酒肆,其装潢陈设真是金碧辉煌令人惊叹不已。我有些恍惚地跟着向导,如同刘姥姥初到红楼梦里的园子。我暗想,倘若独自行动,必定会晕头转向辨不清方向,肯定会迷失的。

那自助餐厅位于四层之上,缓缓上楼可见。刚进大厅,空间感油然而生,整个餐厅如同一个热闹的集市,人来人往,却又不失一份宁静。

售卖食物的摊位整整齐齐排列着,各种海产如鱼、蟹、虾,以及牛、羊、鸡、鸭等肉食种类繁多令人眼花缭乱,并且中餐西餐是分开供应的。拿着盘子依次经过,挑选自己喜欢的食物,既要观察也要加以了解,还要看看别人怎么做作为参考;如果对方向不熟悉,可能会走失找不到自己的地方,场地真的非常广阔。取来享用,享用取来,反复进行直至用完,但讲究文明进食不能浪费,所以每次不能取太多,我认为大家都很做得不错。就我个人而言,如此美味的食物总想品尝更多,只是觉得肚子不够大,而且年纪大了确实要适量,感觉这样就很满足。饮品需要单独购买,那个迷你型易拉罐啤酒,容量三百克,竟然卖到十元,而家里喝的百威啤酒,口感完全一样,是五百克装的,一箱十二罐只要八十四元,折合每罐还不到一元,相比之下,价格差距高达十五倍,算是相当昂贵的消费,不过来到这里就不能计较这些了。

住在家中时,我常觉得生活已经相当满意,衣食无忧且经济宽裕,偶尔与朋友相聚品尝美食也毫无压力,日子过得挺舒坦。相比之下以往的日子,更会感到知足,因为我们这一代人对物质要求并不高。然而来到这里,才深感自己眼界狭隘,未曾见识过更广阔的世界,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而口袋里那点积蓄相比之下显得微乎其微,只能畏手畏脚地待着。归根结底,我们目前的生活状况仅是从基本温饱迈向相对富裕的阶段,距离真正的经济独立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由于曾经深刻体验过衣食不周的艰辛,那些痛苦的回忆时常浮现,因此始终保持着为未来储备粮食的思想,即使手头资金充裕,也不会奢侈浪费,多年的经济拮据已经让节俭节约内化为一种行为准则,并融入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探索国际视野方面,我们确实算是思想比较前卫、勇于尝试的群体,但这仅仅是我们的一个特点而已。

那个开阔的中心场地里有假山奇石,有蜿蜒的水池,有茂盛的树木,有竞相开放的花朵;在空旷的地方摆放着很多供人休息、观赏的座椅。正前方有巨大的银幕,水面上有灯光表演,烟火绚烂多彩;又有水中的倒影,更加显得光彩耀眼、美妙无比。视觉享受、听觉享受、味觉享受全都体验到了,想想140美元真的很划算,到了这个时候还会感到心疼和后悔吗?

阿布扎比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面积最广且经济最发达的联邦组成单位,因此该国政府将首府设在该地。我们为此专门被分配了一整天的时间前往当地进行观光。主要是因为那里拥有全球规模最宏伟、设施最奢华的谢赫扎耶德清真寺。

艾因(阿联酋)_迪拜旅游攻略_阿联酋文化探索

阿布扎比位于迪拜的西南方向,波斯湾的东边。这个酋长国的面积大于半个浙江省,但人口仅有380万,和迪拜差不多。确实如此,因为沙漠地带原本就人烟稀少,如果没有外来移民,迪拜的人口可能只有三四十万。

车辆沿着宽阔的公路行驶,路旁树木葱郁,真是一个辽阔的平原。大约一个小时后,前方的树木逐渐增多,变得越来越高大茂密,最终形成了一片森林。我正要询问,导游用手指了指前方:“我们现在已经进入阿布扎比了,你们是不是看到了环境的变化?”他接着说,过去五六十年间,阿布扎比非常注重通过绿化来改变沙漠面貌,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森林范围持续扩张,当地气候随之转变,降水也变得丰沛许多。他们已经收获了极为丰厚的成果,这便是无上的宝贵之物。我立刻联想到自己的国家,即便是干旱的西北地带,每年也能获得数百毫米的降雨,这明显优于阿联酋。中华民族向来富有才智,但在应对沙漠问题上,为何表现得不如人呢曾经拜读过气象学领域的杰出人物竺可桢在五十年代初期发表的一篇文章《向沙漠进军》,文中他极力倡导通过栽种草木来抗击风沙、稳固沙地,以此逐步改善沙漠环境。假如依照他的建议坚持不懈地实施,至今已过去六七十载,沙漠难道还可能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反而让沙尘暴靠近并危及北京城区吗?我们那个年代,五、六十时期,奉行单一粮食生产的政策,大规模开垦荒地,导致东北、内蒙、西北的广袤草原出现严重沙化现象,这种与自然规律相悖的行为,真是极其错误且不明智!

车辆在宽阔的街道上前行,前方尽是崭新的高楼大厦,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现代化风貌。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远处一片开阔地带中,我们遥遥望见了宫殿式、气派非凡的白色清真寺建筑群。已经近在咫尺了,但车子并未立刻驶入,而是在庞大的建筑群外围缓缓绕行,似乎有意让我们在车中远眺,从不同方位欣赏,这本身也是一种审美体验。

这座清真寺的名称源自一位部落首领的名字,据称其建设耗资高达55亿美元,堪称四个世界级别的奢华之最:建筑主体由纯金铸造而成,内部装饰有无数璀璨夺目、造型各异、极尽奢华的吊灯,铺设的地毯价值连城,总长度达到5600米,而其设施堪称顶级奢华,堪称天价。

我们从停车场下来,清真寺就在眼前,但因一道形同虚设的栅栏没有通道(应当是特意安排的)无法靠近,只能绕到外面走地下通道逐层通过检查才能进去,可见清真寺也有防备措施。自2001年美国遭“9.11”恐怖袭击以来,全球似乎都进入了防范时期,大家都很警惕。因此,各国加大了安全措施,到处都设了安检,而且越来越严。购置设备需要多少财政支出,同时还要补充多少人力和技术支持?外出活动包括观光旅游都会遭遇多少阻碍?终究善良之辈应当占据绝大多数才对!由此可知恐怖主义对全球造成的危害有多严重!所有追求安宁的文明国度理应联合起来共同打击,然而某些国家出于特定政治考量,公然或暗中仍在提供援助,这世界又怎能实现真正的和平?近年战乱不断,恐怖袭击频发,给民众带来巨大苦难,这一点显而易见。

离开车辆时仅有十数位同游,周遭地带空旷无人,但进入地下领域,方觉此处空间颇为宽广,众多排队等候的旅行者仿佛突然自无形中涌现,顿时令我醒悟来此观光的民众定然不少,绵延的行列虽显密集却排列整齐。重新回到地面之上,我们步入铺设精良、光彩夺目的绒布,起初我竟有些犹豫不敢迈步。这时候才看见一队人马,队伍又长又弯,全是参加者。参观过程中,我们一直跟着队伍走,基本不能单独行动,估计也是出于安全考虑。直到后来去各个宫殿欣赏一排排华美的灯饰时,人群好像才被分开。时常仰头观看,这金碧辉煌的殿堂实在太令人赞叹了!初次探访圣彼得堡的冬宫,被其内部装潢、陈列,以及那些巧夺天工的雕刻、壁画和稀世珍宝深深吸引,为其精湛绝伦的艺术水准赞叹不已,眼前为这世间罕见的华美景象所震撼。而那宏伟的建筑更是令人叹为观止。若不亲身漫步其中,怎能体会到如此极致的愉悦?

伊斯兰教场所,同佛教寺庙一样,都是信众崇敬的神圣之地,弥漫着庄重、肃穆的气息。无论是否属于该信仰,进入这样的环境,每个人都会表现出一定的虔诚和敬畏。因此,人们在游览时很少说话,也不会大声喧哗或匆忙行走。不过我总感觉当前的社会风气发生了变化,不清楚这是发展了还是退步了,内心感到十分不快。我们时常可以目睹屈膝叩拜的教徒,但感觉他们淹没在大量观光客里,显得不再突出,虔诚的信徒变得稀少,清真寺的核心意义也变得模糊不清。因此我认为,从规划到耗资巨大,打造这座宏伟的清真寺,其初衷或许已偏离了传播教义的初衷,转而变成了某种商业化的观光项目。我国很多寺庙,尤其是名山大川的佛寺,已经不再宣扬教义,而更注重获取经济利益。河南嵩山少林寺及其住持释永信就是典型情况。因此,那些建造精良且品质上乘的清真寺,也变得非常实用主义化。

阿联酋文化探索_迪拜旅游攻略_艾因(阿联酋)

总统府和阿布扎比酋长官邸合为一体,传闻非常奢华,因此又成了一个收费高昂的景点。由于是自费性质,而且时间紧迫,我们一行人最终没有前往。所有这些迹象似乎都在表明,阿布扎比确实非常富有。

这次去埃及和迪拜,我们几个人的体会要深刻些,因为我们都特别重视这次经历。浦子先生不怕费事还带着台电脑,他一直坚持写作。他善于发现细节,喜欢深入思考,并且很有创造力,经常受到启发就即兴写诗,也能随时发表作品。在短短的十二天时间里,他就创作了十九首长诗,每一首都很有创意。他的文章数量应该会更多,他真是个努力且多产的作者。阿弟喜欢拍照,作品不断,偶尔得到浦子先生表扬。我时常收集相关素材,最终完成这篇延宕之作。这确实彰显了出行的好处和内涵。

忽然想到晚唐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乐游原》:“临近傍晚情绪不佳,驾车登上古老原野。夕阳美景无限,可惜临近黄昏时刻”。诗人为何会感到情绪低落?从心理角度分析,当临近黄昏,四周环境逐渐昏暗,容易让人产生孤独感,进而引发情感上的起伏,内心会涌现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忧伤。这位文人属于清丽一派,心思细腻,常怀忧思,恰逢个人境遇发生波折,在仕途上遭遇挫折,与常人相比,感受更为强烈。不妨驾车前往辽阔的山岗散心,站在古老的平原上,眼前展现的是夕阳余晖映照着初升的太阳,近处的山峦郁郁葱葱,远方的山岭迷蒙朦胧,目睹这般雄伟的景象,心境也随之变得开阔。这首诗既抒发了对黄昏景色的赞美,也流露出对岁月匆匆的感怀。同样是老年人,读着这样的诗句,是否也会有些许伤感?

再次记起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映照水中,半边江水呈现深色,半边江水染上红色。值得珍惜九月初三的夜晚,露珠如同珍珠,月亮像弯弓。我从中感受不到丝毫低落情绪。那是因为他当时正意气风发,在前往杭州担任刺史的路上所作,内心满是舒畅愉悦,整首诗洋溢着“喜悦”之情,读者因此产生完全不同的感受。由此可见,一个人的境遇状况,是影响情绪的关键,年龄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现在,不光是我那些比长辈年纪稍轻的朋友,就连同龄人和同学们也一个接一个地离开了,我们平时的聊天中总会聊到关于晚年生活的话题。我每天傍晚都会和朋友们一起在徐霞客大道上散步,正是一边朝着西边走,一边迎着落日。我生活得挺舒服,身体也很健康,本来并没有什么对衰老感到悲观的想法,但是“夕阳虽然无限美好,可惜已经接近黄昏”这句诗还是会不时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让我联想到自己的人生不也像是在黄昏时刻吗?实际情况是,我向来喜爱旅行,却因75岁高龄而受阻,既要接受健康检查,又得去指定的大医院,还必须签署责任书,甚至需要家人陪伴,结果导致这次去澳大利亚、新西兰的行程变得毫无乐趣,最终落空,让我有种被排除在外的错觉。素来感觉不到衰老的我如今不得不承认,内心因此增添了些许哀伤,这是否属于正常现象?如今,我不得不接受现实,重新规划未来的方向,如果能争取到外出机会那就再好不过了,不过大部分时间只能在国内活动,并且会以短途为主,这确实没办法的事!想起过去和家人朋友们欢聚出游的时光,如今都已成追忆。

祖国的壮丽风光怎能全部游览完,世界各处不都有美好的事物吗?这么一想,我的情绪变得愉快起来。

沐浴着余晖,面对落日,沿途都是绝佳的景致。我会继续前行,随心漫步,自在徜徉,并且尽情体验。

(完)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