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带有“万柳书院”标签的视频在网上爆火。最初只是一个男生做运球动作的普通视频,但由于拍摄地点是“万柳书院”这个知名小区,并且网友发现视频里出现了齐白石的真迹画作,所以迅速走红。紧接着,网上掀起了定位“万柳书院”的热潮,许多网红纷纷展示自己的位置,有些人甚至因此一夜之间粉丝数量暴涨几十万。
这种现象引发网友广泛讨论,部分人羡慕那些天生就身处优越环境的人,另一些人则反对网络名人通过隐晦方式展示奢华生活。现在,我想暂时放下对富家子弟的刻板印象,分析这则新闻报道所暴露出的复杂问题。
发现论坛里不少自称“奴才”的人,常把视频制作者称作“老爷”“主人”之类。通过回收的问卷来看,半数以上受访者觉得这纯粹是开玩笑,没别的意思;另有接近四成的人,觉得这反映了一种自我贬低的心态。不过,超过半数的人不觉得这是看不起别人的表现。今日,笔者无意评判是非曲直,更无贬损富人的心思,只想剖析被美化了的资本运作方式,以及当前的社会实况。
表达的影响力究竟有多大?在这样的不公评价氛围中,起初或许显得滑稽,但长久接触后,这种戏谑感会逐渐演变成尖锐的攻击。用这种方式自我贬低,使许多普通网民深切体会到彼此间的距离和自身的渺小,却鲜有积极的引导作用。这种网络迷因为何会迅速传播开来?言论蕴含力量,某种笑料为何能引人发笑,这其实能揭示社会观念和主流趋势。或许有人认为这是嘲弄,但我觉得更像是自我毁灭。阿Q无法正视巨大且无法弥合的差距,这种嘲讽,凭借强大的传播力和渗透力扩散,最终又有谁能记得它最初的本意。
近些年来,确实出现不少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我们逐渐不再对资源分配的差距感到愤怒,反而接受了这种不公,甚至自嘲为某种角色。这种现象,我认为与社会阶层日益固化有关,个人即便付出巨大努力,也难以获得预期的成就,由此产生了无力感和失落情绪。在这背后,人们一方面为了改善自身生存状况而持续努力,直至感到筋疲力尽,另一方面又借助那些少爷小姐们所具备的、与普通人共通的优良特质,为占有更多物质财富的行为寻找借口。这种矛盾现象中,作者观察到年轻人近年来深陷所谓“内卷”的困境,不断被动裹挟,继而也去裹挟他人,同时他们心中也萦绕着“若他的成功确系自身奋斗所得,那为何是他而非我”的困惑,并最终选择了某种程度的认命。
在关注度决定成败的网络环境中,一些信息发布者利用了大众的这种心理倾向,构建了一个追求财富的虚假氛围。这种关注度模式的运作,实际上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潜藏问题的体现。现在,很多人沉迷于“躺平”心态,渴望突然间财富暴增,以家庭背景为借口为自己的“佛系”开脱,一旦目睹不劳而获就能得到自己渴望的东西,他们便心生嫉妒,高喊“奋斗无益”,接着在虚拟世界中自称“主人”,畅想未来的富贵门庭。有人还在抖音上张贴数千字倾慕文字,其实可能是企图借助这个途径谋求身份的转变机会。
“慕富”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是欺凌弱者,是把所有普通人还有他们竭尽全力的付出,都称作“奴才”。这仿佛在向世人表明,普通人的努力换来的只是平庸。而那些富贵人家子弟所具备的优点并非独一无二,却因为财富而被赞扬。由于互联网,我们见识了无数他人生活方式,致使众多青年感到忧虑和焦躁,仿佛总被接连不断的影像讥讽着“应试者”的付出。在虚拟空间里,那些凭借奋斗改变命运的案例逐渐失去关注,不再能引发共鸣,取而代之的是被宠溺的小公主,是娇惯的大少爷。这种“卑躬屈膝”的倾向,极大冲击了“奋斗带来成就”的信念。
所以,我们是不是要反过来仔细检视自身。不再去评价那些富家子弟的生活是艰苦奋斗还是骄奢淫逸,而是要切实规划自己的前途,成为自己命运的决定者。资源分配不均所造成的差异我们无法忽视,每个人展现自己优越的生活也无可非议,但没必要成为资本支配下担忧的提线木偶,也没必要降低自己的气节。我们能够接受自身的平凡,但无需刻意抬高他人的境界。要防止思想上的偏执,因为每个人的意义都有不同的解读。保持平和的心态,摆正自己的位置,毕竟都是凡夫俗子,本质上并无差异。
(红网)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