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无关政治,但政治必然会影响足球。
当前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冲突不断升级,乌克兰国内的足球比赛活动因此遭受影响。2月24日晚上,乌克兰超级联赛的官方网站发布通知,指出由于国内战况加剧,联赛被迫中止。根据相关消息,乌克兰所有体育活动都将暂停一个月时间。
浏览评论区可以发现,有许多人发表“即刻投身俄超联赛”、“下周即可重开赛事”之类的戏谑言论。
说实话,战事爆发前,鲜少有球迷关注长期默默无闻的乌克兰——其国家队仅参加过一次世界杯;尽管联赛中有顿涅茨克矿工、基辅迪纳摩这样的强队,但在国际大赛上却表现平平。
乌克兰并非在苏联瓦解之后才出现,这个说法完全不正确。实际上,乌克兰的历史渊源更为久远,可以继续往前延伸。而且,乌克兰的国家足球队早在苏联解体之前就已经组建完毕。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也就是苏联,其实是个联邦制国家,它由15个地位相同的加盟共和国,根据自愿结合的原则构成,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便是这15个加盟共和国中的一个。
苏联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每个共和国都设有自己的国家代表队,然而在世界杯、欧洲杯这类国际赛事中,它们必须以“苏联”的名义共同出战,这解释了为何在苏联尚未瓦解之时,球迷们普遍对乌克兰国家队的印象较为模糊。
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在苏联中的位置
乌克兰国家代表队的确立源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他们首次参加正式赛事是在1928年8月,当时苏联打算在莫斯科举办苏维埃各共和国国家队同莫斯科市队间的竞技赛,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也派遣了本国代表队参与其中。
乌拉圭的红体联在锦标赛启动前,与乌克兰队安排了两场热身赛,首战于乌克兰哈尔科夫进行,乌克兰队以一比二失利;次战在俄罗斯莫斯科举行,乌克兰队以三比二险胜。
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足球队球衣
乌克兰国家队在正式赛事中共进行三场对决,起初战胜了白俄罗斯与外高加索队伍,但在第三轮较量中以零比一负于莫斯科市代表队。由于乌克兰国家队无法参与国际正式比赛,因而建队初期主要与其他国家队伍开展非正式比赛,例如1929年乌克兰国家队在哈尔科夫举行的一场展示赛中以四比一的分数战胜了奥地利国家组队。
在苏联国家队内部,也有着不少乌克兰足球的影子。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乌克兰足球迎来了一段发展的小高峰,苏联国家队的核心成员大多来自基辅迪纳摩的一线阵容,而基辅迪纳摩的主帅瓦列里·洛巴诺夫斯基也出生于乌克兰。
苏联依托这些乌克兰球员,将基辅迪纳摩的强大影响力扩展到国家队,其中包括80年代世界顶尖门将达萨耶夫、1975年欧洲足球先生布洛欣、1986年欧洲足球先生别拉诺夫,此外还有普罗塔索夫、利托夫琴科、米哈伊利琴科等众多家喻户晓的人物。
苏联国家队吸纳了一批由乌克兰足球体系悉心栽培的球员,这些人充实了国家队的人才库,为苏联足球水平亟待提高的国家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支以乌克兰人为主的国家队于八十年代达到鼎盛时期,他们在1982年世界杯首次亮相,到了1986年世界杯时已被视为夺冠大热门,然而在与比利时的八分之一决赛中,因一次越位球判定失误而遗憾出局。
1988年欧洲杯,苏联国家代表队重新振作,在预选赛阶段淘汰了以普拉蒂尼为核心的法国国家代表队,在小组赛阶段更是取得了1:0战胜荷兰国家代表队、3:1战胜英格兰国家代表队、1:1战平爱尔兰国家代表队的优异表现。在与实力强劲的意大利国家代表队进行的半决赛中,来自乌克兰的利托夫琴科以及普罗塔索普分别在第58分钟和第62分钟取得进球,苏联国家代表队凭借这两粒进球以2:0战胜意大利国家代表队,成功晋级决赛。
在迎战宿敌荷兰的决战里,乌克兰籍的别拉诺夫痛失点球良机,最终只能眼睁睁看着范巴斯滕完成刁钻的零度角射门,苏维埃队只能含恨获得亚军头衔。
即便如此,乌克兰籍选手依然是苏联国家队的突出人物,他们掌控着整个队伍的关键环节,就连指导团队也处处体现着乌克兰足球的特色。
1991年岁末,苏联经历了重大政治变革,昔日强大的国家轰然崩塌,最终演变成了十五个独立的国家。
1991年8月24日,乌克兰当局已经公布国家自主声明,正式声明与苏联分离,更改国名为乌克兰。苏联崩溃之后,乌克兰终止了与俄罗斯长达337年的同盟关系,正式成为一个自主国家。
站在足球的角度来说,苏联的解体对乌克兰足球产生了深远影响。
米哈伊利琴科和普罗塔索夫等知名球员虽然在国内,但鉴于俄罗斯联邦的巨大号召力,许多乌克兰籍的运动员并没有回到家乡,而是选择加盟了俄罗斯俱乐部,比如安德烈·坎切尔斯、维克托·奥诺普科以及尤里·尼基福罗夫等选手,这一现象导致乌克兰国家队的整体水平遭受严重削弱,为之后一段时间的表现不佳埋下了隐患。
其次,苏联时期对乌克兰足球有资源倾斜的趋向。
苏联崩塌之后,乌克兰的经济力量遭受严重打击,该国无法像从前那样有力地支持本国足球队,尽管短期内国家队的比赛成绩未受波及,但这对国家队和联赛的长远进步已经埋下了隐患。
苏联瓦解之后,国际足联把俄罗斯看作是苏联足球的后续者,苏联在足球方面积累的各项成果也被俄罗斯国家队伍所接收。
在这个时候,俄罗斯顶替了苏联的位置参加了1994年世界杯的预选赛,而乌克兰因为尚未成为国际足联的成员,因而遗憾地错过了1994年世界杯,资格赛阶段的抽签是在1991年12月8日进行的,当时乌克兰还未加入国际足联,所以没有参与资格赛抽签
虽然未能获得世界杯参赛资格,虽然有些队员已经移居海外,但这支乌克兰国家队的竞技水平依然不容小觑。
可以了解到,就在1988年欧洲杯举行的那会儿,实力出众的苏联国家队曾经有过一个罕见的情况,就是首发阵容里竟然有七名球员是乌克兰人,这一现象充分展现了当时乌克兰足球的鼎盛时期。
由于缺乏重要比赛参与机会,并且乌克兰因财政困难无法充分资助国家队伍,球队表现逐步变差,在与俄罗斯国家队的实力较量中逐渐落后。
虽然后来依靠出色的青年训练营发掘了舍甫琴科、阿纳托利·季莫舒克、谢尔盖·雷布罗夫这些优秀球员,不过国内整体的人才库却没能重新达到苏联时代的鼎盛状况。
为了争取1998年世界杯的参赛资格,乌克兰付出了诸多尝试,然而面对实力强劲的德国队,他们未能取得胜利,最终在小组赛排名第二位。紧接着,在附加赛阶段,乌克兰队以1比3的比分输给了克罗地亚队,从而失去了进入决赛圈资格。
2002年世界杯预选赛期间,乌克兰国家队所在的第五小组各队实力相差不大,这为乌克兰争夺小组头名提供了有利条件。不过,球队在主场意外输给波兰的一场比赛,导致其在积分榜上的排名迅速下滑,最终只能获得小组第二名。进入附加赛阶段,乌克兰队又遭遇了宿敌德国队,以2比5的比分再次失利,因此失去了晋级决赛圈的机会。
乌克兰国家队的踢法,体现了苏联足球的普遍做法:注重整体配合,也不忽视个人发挥。舍甫琴科作为核心球员,与沃格宁搭档时,两人速度快、技术好,能够突破后卫线密集的防守,足以对抗任何一流的后防线。
依靠以舍甫琴科领衔的杰出球员群体,乌克兰对2006年世界杯展开角逐。在预选赛中,他们战胜土耳其、丹麦等实力强劲的对手,获得小组头名,历史上第一次进入世界杯正赛。
2006年世界杯期间,乌克兰与西班牙、突尼斯和沙特阿拉伯同在H组参赛。第一场比赛,他们以0比4的比分输给了西班牙,让整个队伍的赛事前景变得扑朔迷离。幸运的是,球队迅速调整了心态,第二场对阵沙特阿拉伯时,他们火力四射,打入4球,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最后一轮,依靠舍甫琴科一记决定性的进球,他们以1比0险胜突尼斯。最终,这支队伍以2场胜利和1场失利,总积6分,成功晋级下一轮比赛。
与瑞士队激战两小时不分胜负,乌克兰队最终凭借点球大战的出色发挥成功突围,对手的三次主罚均告失败,而乌克兰队则四罚三中;在与意大利队的半决赛中,尽管乌克兰队倾尽全力,但面对实力更强的对手仍显力不从心,赞布罗塔率先破门,托尼更是上演帽子戏法,乌克兰队最终止步四强,为他们的首秀世界杯之旅画上了句号。
虽然过程诸多不足,不过初次参与世界杯就闯入八强的结果,依然鼓舞了乌克兰人民,该国足球有望迎来崭新的鼎盛时期。
不过理想与实际常有很大出入,乌克兰民众满怀希望地参与2008年欧洲杯角逐,然而他们在预选赛阶段发挥欠佳,仅赢得5场胜利,战平2场,输掉5场,总共拿到17分,最终在小组里位列第四名被淘汰出局,到了2010年世界杯预选赛,乌克兰在第6小组中与英格兰竞争,最终以6分之差屈居亚军,但在随后的附加赛里,他们以0比1的比分输给了希腊,结果再次被淘汰。
舍甫琴科的选择意味着乌克兰失去了一位顶尖球星,这预示着该国足球必须进行人员调整,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乌克兰国家队当前在世界范围内位列第27位,但若论及欧洲区,则仅排在第16位,因此他们常常无法获得参加洲际大赛的资格,即便如此,如今的乌克兰国家队同样拥有众多实力出众的球员,然而从整体实力层面来看,他们依然无法与欧洲顶尖强队相媲美。
乌克兰的足球联赛形成过程,与国家队的发展轨迹颇为相似。早在苏联解体之前,国内便已自发组织起足球比赛。然而由于苏联足球联赛体制的特殊性,乌克兰举办的赛事均未获得官方认证。这些联赛不受欧足联接纳,参赛队伍也因此无法参与欧洲赛事。
苏联足球联赛体系(图片来自苏联足球研究院)
在苏联全国足球头等联赛,乌克兰的队伍同样十分常见。苏维埃头等联赛持续了55年,期间有63支队伍参与其中。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提供了其中的32支队伍,而位居第二的是乌克兰,该国共有12支队伍曾进入苏维埃头等联赛。
几乎无法相信,苏联最高级别的联赛中,夺冠次数居首的队伍既非莫斯科火车头队,也非莫斯科斯巴达队,更不是莫斯科中央陆军队,而是来自乌克兰的基辅迪纳摩队。这支队伍,才称得上是苏联足球的真正支柱。
乌克兰人引以为豪的基辅迪纳摩,在苏维埃顶级联赛的征程中,一共捧起了13座联赛冠军奖杯,并且收获了11次亚军头衔,还赢得了9次国内杯赛冠军和3次超级杯赛冠军。
基辅迪纳摩的辉煌成就得益于洛巴诺夫斯基的长期付出,其独树一帜的足球理念深深植根于苏联特色,使得该队在不同阶段都被称作苏联足球传统的发扬者。从这支队伍中,先后涌现出三位欧洲金球奖的获得者,分别是布洛欣(在苏联效力期间)、别拉诺夫(在苏联效力期间)以及舍甫琴科。
最后一届苏联顶级联赛球队分布
苏联瓦解后,原先的足球架构随之瓦解。1991年岁末,乌克兰当局着手筹备脱离苏联后独立组建的联赛,这个联赛吸纳了原乌克兰联赛的参赛队伍,也囊括了前苏联顶级联赛的参赛队伍。
不过这项决议引来了乌克兰足球队的抵制,辛菲罗波尔塔夫里亚的现任教头阿纳托利·扎亚耶夫透露,该队坚决不参与乌克兰境内的赛事,并且准备继续角逐苏联级别的第二联赛。
布科维纳的主帅尤赫姆·什科尔尼科夫说明,队伍没有打算再次加入乌克兰的联赛体系,任何人都不该让政治介入到足球活动里。
随着情况的发展,许多组织开始感受到现实的压力,他们的立场也从最初的坚决抵制,慢慢转变为大致认可。
1991年9月,乌克兰足球联盟执行委员会举行了一次会议,会议决定所有乌克兰足球队的主场都应当悬挂乌克兰国旗,同时宣布了首届乌克兰超级联赛将于1992年举办。
首届乌超球队分布
1992年春季,乌克兰独立后的首届联赛正式举行。
此次赛事参赛队伍包括苏联超级联赛的六支队伍、苏联第一级别联赛的两支队伍、苏联第二级别联赛的九支队伍、苏联第三级别联赛的两支队伍,还有乌克兰杯的获胜者。由于国内形势复杂、赛事准备工作时间紧迫,乌克兰足球协会经过商议,决定将首届赛事的时间跨度大幅压缩,不再延续往年跨年举办的方式,而是改为在一年内完成所有比赛。
由于赛事规模显著缩小,乌克兰足球协会把20支队伍分成两个小组,通过双循环赛程产生积分,每个小组的第一名要决出冠军,两个小组的第二名要决出亚军。每组最后三名球队将在下赛季降级,而乌甲联赛的前两名球队将在下赛季升级,乌超联赛的参赛队伍因此从1992~93赛季起减少到16支。
当时乌克兰国内形势尚未平息,并且联赛赛程被大幅压缩,赛制规划存在不少问题,就连采用主客场还是中立场地都一直悬而未决。
所以,1992年乌超联赛进行得并不顺利,各队普遍发挥不佳。克里米亚的辛菲罗波尔塔夫里亚队,依靠谢尔盖·舍甫琴科打入了制胜球,于决赛中以1:0的比分意外战胜了基辅迪纳摩队,赢得了俱乐部历史上第一座乌超冠军奖杯,也是他们迄今为止唯一获得的该项荣誉。
首个赛季的动荡过后,1992至1993年的乌克兰超级联赛逐渐走上正轨,豪门基辅迪纳摩即便在东欧剧变时损失了部分球员,整体实力依然稳居乌克兰足球第一梯队。从1992至1993赛季起,直至2000至2001赛季,基辅迪纳摩连续九年赢得乌超冠军,把苏联时期的辉煌延续到了乌克兰独立后。
当基辅迪纳摩意气风发准备在新千年崭露头角之际,一家名为顿涅茨克矿工的队伍突然出现,并迅速打破了这家乌克兰劲旅在联赛中长期占据的统治地位。
由于矿业巨头阿赫梅多夫在家乡进行了大量资金支持,顿涅茨克矿工队很快获得了显著进步,吸引了众多国内外顶尖球员加盟。
2001到2002年那个赛季,沉寂多年的顿涅茨克矿工在全部26场较量中保持不败,斩获20场胜利仅平6场,最终以1分的细微差距超越基辅迪纳摩摘得桂冠。此后,这支球队逐渐取代了基辅迪纳摩的霸主地位,在20次联赛夺冠中赢得了其中的13次,彻底确立了在乌克兰足球界的绝对统治力。
但是说来令人难过,在经历了长期国内不稳的乌克兰,即便是像矿工这样的顶尖俱乐部,也难以在战火影响下不受波及。
2014年起,顿巴斯地区成为乌克兰政府军与分离主义武装冲突的焦点,顿涅茨克矿工因此难以在主场稳定比赛,他们先是借用利沃夫竞技场,接着又转往哈尔科夫金工球场,最终于2020赛季迁往基辅,与基辅迪纳摩共享奥林匹克球场。
真让人惋惜,顿涅茨克矿工连续四个联赛冠军,却是在球队迁移期间赢得的。
本赛季乌克兰联赛已经开展到第18轮,顿涅茨克矿工队表现依然出色,他们在全部18场对决中赢得了15场胜利,战平2场,仅输掉1场,累计获得47个积分,目前以两分的优势领先于第2位的基辅迪纳摩队。
结语
可惜得很,在震耳欲聋的战斗声响中,这个赛季乌兹别克斯坦超级联赛圆满结束的希望正逐渐渺茫。虽然常言道体育赛事与政治无关,但竞技活动终究无法完全避开政治层面的冲击而保持中立。
战事持续升级,不论最终结果怎样,乌克兰恐怕无法再现苏联时期那样涌现出布洛欣、别拉诺夫级别的足坛巨星了。也许很长一段时间内,乌克兰足球带给人们的美好体验只能留在往昔回忆里了,不管现在乌克兰的处境如何,这对所有足球爱好者来说都是难以弥补的遗憾。
在战争面前,足球是如此的弱小。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