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登禹:天地正气铸英魂

admin 3 0

优惠价:¥

原价:¥

赵登禹大刀队_赵登禹将军墓_国民党第七十九军大刀队

赵登禹像(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在北京市丰台区宛平城东侧不远处,有一座烈士墓,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第一位师长赵登禹长眠于此。80多年前,为抵御日军侵略,他奋勇杀敌,最终壮烈牺牲。

赵登禹出生于1898年,1914年他加入了冯玉祥的部队,此后在各省辗转作战。

1933年3月11日夜晚,赵登禹带着伤痛,率领将士们。将士们翻山越岭,在火力掩护下突袭日军。他们抽出红缨大刀,英勇地与敌人展开拼杀。最终摧毁敌炮18门,取得了自九一八事变以来的首次大胜。此次胜利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从此以后,“大刀队”名声震动天下。

音乐家麦新远在上海,他深受鼓舞,在1937年,以大刀队的事迹为原型,谱写了著名的抗日歌曲《大刀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唱遍全国,成为振奋民族精神、争取民族解放的号角。

七七事变发生后,日军大规模地向 北平、天津以及邻近的各战略要地发起进攻。赵登禹带领部队进行顽强抵抗,负责守卫北平城外的南苑。在日军炮火以及飞机狂轰滥炸的情况下,赵登禹所率部队遭受了惨重损失,然而依旧坚决誓死坚守阵地 。

1937年7月28日,南苑阵地失守,国民革命军第29军132师师长赵登禹奉命带领部队后撤,途中遭日军伏击,他壮烈殉国,当时年仅39岁。

赵登禹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解放军最早战死疆场的高级将领之一,他在南苑战斗中牺牲。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也在南苑战斗中牺牲,同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解放军最早战死疆场的高级将领之一。他们的壮烈牺牲,在全国引起了巨大震动,各地都举行了悼念两位抗日英烈的活动。

抗战胜利以后,赵登禹被追授为陆军上将,他的遗骨被重新安葬于卢沟桥畔,此后,北平市把北沟沿改名为赵登禹路,通县(如今的北京通州)古运河西岸的东大街被更名为赵登禹大街,以此彰显忠烈。

1952年6月,毛泽东同志亲自为赵登禹等三位抗日英烈签发烈士证书。1980年7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对赵登禹将军墓进行修葺,使其焕然一新,还重新树立了墓碑。墓碑正面刻着“抗日烈士赵登禹将军之墓”。其墓被公布为丰台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也是第二批10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

如今赵登禹牺牲的地方是丰台区大红门地区,为铭记历史、缅怀英雄,1997年大红门中学改名为“北京市赵登禹中学”,2003年又改为“北京市赵登禹学校”。

学校建立了赵登禹将军生平事迹陈列馆,目的是更好地弘扬赵登禹将军的爱国精神,陈列馆通过丰富的史料和展品,深切缅怀赵登禹将军的英雄事迹,追思他的卓越功勋,还为青少年学生搭建起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平台。

赵登禹学校的开学第一课,是对赵登禹将军精神和事迹的宣讲,教师培训第一课,同样是对赵登禹将军精神和事迹的宣讲,这么做是为了把赵登禹将军的精神和事迹与学生的养成教育紧密融合,从而让赵登禹将军的精神不断得到弘扬。学校负责人说

每年清明的时候,来自各个地方的群众会汇聚在赵登禹将军墓前,进行缅怀追思。青山默默无言,却目睹了“天地正气铸英魂”的壮烈事迹,赵登禹将军的名字好似一面旗帜,在历史的天空中高高飘舞。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