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体育的野心:刚满1岁身价40亿,这个富二代什么都玩得转?

admin 18 0

优惠价:¥

原价:¥

前言:上月刚以30亿代价购入章鱼TV,情人节刚过,今日便有传闻流出,乐视体育成功募集了100亿美元B轮资金,其市场价值已增至400亿美元,预计下周会正式宣布此事,该平台在2015年上半年进行了首笔8亿人民币的融资行动,初次融资过程分为A与A+两个不同环节,A轮融资主要由王健林企业万达集团负责牵头,而A+轮融资则由马云挂帅,王思聪参与投资。生态圈约玩越大的的乐视,凭什么让巨头们纷纷“翻牌”?

乐视f1团队去哪里了_乐视体育10亿美元B轮融资_乐视体育估值40亿美元

1.胃口很大融资迫在眉睫

我们先来梳理一下刚满1岁的乐视体育都干了些啥?

体育行业逐步放宽,可拓展的领域非常宽广,面对如此有吸引力的市场,很多公司和组织都渴望参与其中。根据消息,乐视体育将强化在体育比赛版权方面的部署,争取获得更多重要体育活动的转播授权,要实现这些目标,毫无疑问需要巨额资金,这次筹集到的100亿美元正好能满足需求。

2016年,乐视体育不仅转播全球顶尖体育项目,还计划自行举办超过六十项活动。此外,乐视体育将持续扩充体育赛事版权业务,争取更多顶级比赛的播放授权。这些拓展计划无疑需要巨额资金,乐视体育的融资事宜已十分紧迫。

早先曾经有说法,乐视体育计划独立挂牌,最快有望在2017年启动挂牌步骤。

当我们谈乐视体育我们在谈些什么?

体育行业当前充满变数,几家开创者:乐视、新浪、阿里、腾讯或许对五年后的经营模式,以及如何实现收益也并不明晰,因此将当下这个时期称作准备阶段,用资金获取知识产权是此阶段的主流策略,毕竟内容是整个行业最核心的部分。想知道哪些公司具备更出色的自我发展潜力,谁能在独立研发,IP运营以及相关产业方面表现更优,谁就有望占据行业主导地位,毫无疑问乐视体育现在确实是领先者。

2.在中国体育还是太便宜了

相比美国,中国体育赛事和公司的价格都太便宜了。

乐视体育的主要参照对象是美国ESPN公司。据福布斯披露,该企业2012年的资产评估为400亿美元,现阶段其市场价值预估已突破500亿美元。ESPN在篮球赛事转播方面,仅此一项就连续三年投入高达74亿美元。

但是在中国购买赛事版权又太贵了。

观众对赛事的付费意识尚未成熟。新浪作为国内转播 NBA 最久、用户数量最多且评价最高的平台,最终选择终止合作,根本原因在于赛事的商业价值难以覆盖其投入。ESPN 每年营收突破百亿美元大关,其中广告收入占比三分之一,电视订阅收入占比三分之二。这一数字比乐视网所有业务的总收入高出十倍之多。

乐视体育在最近两年期间,通过相对便宜的成本,成功购得了许多有价值的体育比赛转播授权,他们当前掌握着欧洲五大联赛、中超联赛、NBA联赛、CBA联赛、F1赛事、MLB赛事以及NFL赛事等多项赛事的网络传播权利,这种情况与乐视网公司当年发展壮大的历程极为相似,然而在大型企业激烈竞争的环境下,这种做法似乎已经难以继续维持下去。

腾讯今年1月成功超越新浪和乐视,与NBA官方达成了为期五年的网络独家转播协议,金额高达5亿美元,是原先的五倍之多。万达在2011年曾以三年1.95亿元的价格冠名中超赛事。而今年平安所签订的合同期限为三年,总金额为4.5亿元。

当我们谈乐视体育我们在谈些什么?

@曾潇乐视体育确实在着手打造原创节目。今年夏天将会有众多欧洲顶级俱乐部来到国内进行竞技。至于这类比赛究竟能产生多少经济效益,或者这种自主赛事的运营方式未来能创造多少价值,目前尚难预料。倘若只要邀请几个知名球队踢几场比赛就能取得成功,为何其他人不去尝试呢?中国境内资金非常充裕,倘若商业竞赛能够获利,那么我敢断言,每七天你都能在社区运动场目睹巴萨与皇马的较量。

可是,在咱们国家,具备强大吸引力的版权项目却屈指可数,像世界杯、欧冠、NBA、中超、CBA这类赛事,就占了绝大多数,我不认为乐视公司能够将所有这些热门赛事的独家权利都争取到手,传统媒体平台以及各大网络企业都在激烈竞争,一旦真动用财力进行较量,乐视网络公司能有多大把握呢?事实上腾讯公司已经将关注度最高的NBA版权夺走了。其余的版权腾讯并未争夺,主要缘由并非资金不足,而是这类东西基本上缺乏实际价值。

3.赌局里有哪些筹码?

明星解说:

乐视体育估值40亿美元_乐视体育10亿美元B轮融资_乐视f1团队去哪里了

詹俊、黄健翔、董路、李欣等一批专业人士加入了乐视体育的解说阵容,他们不仅负责赛事的解说工作,还要承担自制节目的制作任务。事实上,体育赛事版权的竞争已经波及到了解说人才的领域。为了吸引优秀的解说员,许多强势的新媒体平台都在不惜重金,积极地进行人才库的建设和争夺。

内容平台:

包括了版权赛事和自制节目两部分。

赛事运营:

核心是职业竞技活动的全面塑造,以及业余赛事的别出心裁宣传,诸如女子足球顶级联赛等。

智能化:

主要包括智能穿戴类产品,智能健身类产品,智能拍照录像类产品,智能手持类产品这四种类型。

增值服务:

乐视体育致力于创建国内首个体育游戏分发渠道,同时将利用自身优势开展IP联动与内容获取。

在电子商务领域,公司计划以乐视商城为基础,设立专门的体育频道,该频道将涵盖线下观赛活动的入场凭证,以及虚拟体育项目的参与体验。

由此可见,乐视体育与乐视网的经营模式颇为相似,既要购得核心赛事的授权,又需借助乐视TV、手机等硬件构建观赛平台,同时逐步提升付费用户数量,并借助电商、衍生商品、虚拟道具及自行车等硬件创收。

当我们谈乐视体育我们在谈些什么?

@陈皓宇:乐视体育正走在一条非常正确的道路上,布局产权这件事无论何时都是恰当的,因为即便将球迷或体育消费人群进行多种划分,无论怎样划分,其中的90%都具有观赛需求。这体现了体育的核心本质:一场精彩表演。

鉴于乐视体育当前在业内及资本市场的声誉状况,我的看法是:务必减少公开活动的举办频率,务必降低公开活动的举办频率,务必压缩公开活动的举办频率,将主要资源投入到产品优化层面,同时展现出足以令人信服的、能够真正实现生态体系融合的非凡决心。

4.手握筹码背后的隐忧

乐视体育正在各个领域大力拓展,然而这也让人产生疑虑,其覆盖范围是否过于宽泛,乐视当前所拥有的资源是否足以支持各项业务的推进。

就内容版权开销的承担方式而言,广告收益和付费订阅是核心的盈利途径,这需要节目具备较高的知名度和用户规模,然而,乐视体育至今仍未公布在此方面的具体成果

乐视推出的自行车定位高端,市场反响尚可,但实际销量表现,以及与乐视体育整体布局的协同效应,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赛事管理在中国面临不少困难。国内体育活动采用主办方与管理者同一的体制,导致主导权高度集中。同时,能否成功举办赛事也是一个严峻考验,这涉及到要了解参与者的喜好特点,还要评估市场条件是否足够完善。

创业公司初期常用外部资本实现迅速扩张,乐视体育却需在后期确立其商业模式的可行性,依靠自身业务协同,产生持续利润,达成自我维持的财务循环。

当我们谈乐视体育我们在谈些什么?

十年之前,体育比赛和体育信息都十分稀少,但近些年,信息泛滥,比赛数量却依旧不足,因此要想在体育行业获得成功,只有争夺体育赛事的所有权这一条途径,乐视体育正在这样做。体育爱好者只会追随赛事的踪迹,赛事在哪里,球迷就会在哪里,流量也就随之而来,所以乐视有足够的财力购买版权,让球迷养成「观看比赛-参与讨论-获取信息-进行消费」的完整习惯,这样就能迫使其他体育媒体退出市场。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