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领域存在一个广为人知的“木桶法则”,阐述的是一组高度参差不齐的木板组合,所能容纳的水量并非取决于最长的木板,而是由最短的木板决定。这一法则对于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具有显著的价值。
一个集体包含众多成员,好比一个器具由许多部件构成。要想打造出色的团队,实现整体提升,教师需要运用合理手段,将相对薄弱的部分转化为优势所在,同时促使优势持续增强,这样就能让这个集体发挥出最大潜能。
善于分清“长”“短”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个体差异明显,因此性格特点、思想观念、学业表现和兴趣特长也呈现出多样化。部分学子追求进步、奋发图强,另一些则安于现状、缺乏动力;某些人热心集体、乐于付出,还有人则视集体如无物、贪图安逸;部分人勤奋好学、学业出色,另一些则好逸恶劳、敷衍了事;有些人虽然知识水平很高,却体格孱弱,或者心肠狠毒。有些人体格强健、待人真诚,但学问平平,等等。了解学生的优点和缺点之后,才能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剖析,做到精准施策。
善于“短”中见“长”
后进学生需要班主任整体审视,不能只关注他们的不足,也要看到他们的优点,要善于发掘他们身上的可贵之处,从缺点中寻找长处,从而实现发扬优点、规避缺点。班主任要用心观察,善于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帮助学生找到提升自己的途径。
教师不应仅凭学科分数决定学生座位或评价优劣,每个孩子都有各自擅长和不足之处,教育者需关注所有学生,发掘其特长,以此为基础,协助他们改进不足,最终实现每个人都能成功、全面进步的愿景。
善于弥补“短”处
《学记》有言:“教育之事,在于发扬优点,纠正不足。”班主任在了解学生的长处与短板之后,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寻找弥补缺点的有效办法,实施针对性指导。对于屡次不遵守规矩的学生,教师需要单独进行沟通,帮助他们确立典范和方向,用情感打动他们,用道理开导他们,用行动引导他们;对于在文化课学习上遇到阻碍的学生,可以适当放宽标准,逐步提升,在学习技巧上给予更多针对性指导;对于在体育、音乐、美术领域有特长的学生,要引导他们认真对待文化课学习,同时支持他们提升专业能力;对于性格孤僻、不善言辞的学生,教师应在学校、班级举办的各项活动中多创造实践和表现的平台,协助他们融入团队。
教师需格外留意存在不足的学子,多投入关怀,给予适当优待,倾注关爱、热忱与期盼。这样,发展滞后的学生的薄弱环节才能转化为优势,进而提升整个集体这艘“船”的承载能力。
善于创设环境
这个集体由众多学子组成,教师需主动激发团体的引领作用,引导学生深度介入集体事务,认真处理自己负责的工作,促使每位成员都成为集体进步的推动者。教师应当借助关联性与成长性理念对集体进行合理调配,借此凝聚整体力量,充分展现集体的长处。
总而言之,班主任若能恰当看待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巧妙营造扬长避短的氛围,认真落实弥补不足和强化优势的任务,这个班级这个集体就能提升整体水平,创建卓越班集体的理想才有可能达成。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中国教师报》2019年10月23日第10版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