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新西兰的旧都奥克兰,是我整个澳新行程的收官之程。2015年5月3日当地晚上九点二十分,我们一行记者完成在罗托鲁瓦的访问,驾车行驶了四个多钟头,最终抵达位于奥克兰这座新西兰最大都市的FORMOSA高尔夫俱乐部度假酒店办理入住。

奥克兰景色(摄影:冯赣勇)
奥克兰(Auckland)位于新西兰北岛,是该国规模最大的城市,当地居民数量达到140万。这座城市临海而筑,风光秀丽,并且因私人船只数量比例位居全球首位,因此享有“帆之都”的称号。新西兰最初的首都就设立在奥克兰,不过到了1865年,首都迁移到了北岛南部的惠灵顿。即便如此,奥克兰如今依旧是新西兰经济最繁荣的区域之一。而且奥克兰是一座环绕着奇幻海疆的都会, 海域中散落着五十余个岛屿, 每个岛屿都独具风貌。

海中的帆船(摄影:冯赣勇)
奥克兰是新西兰多元文化的中心,城中遍布具有殖民风貌的十九世纪建筑。喜欢历史文化的游客,可以前往奥克兰博物馆,那里展示了毛利族和波利尼西亚的历史遗存与文献,包括毛利族的艺术雕刻和古代器物等。此外,还可以去奥克兰城市艺术画廊,欣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珍品。

依海而建的酒店(摄影:冯赣勇)
5月4日早上,许多人离开住在海边建造的高尔夫俱乐部度假酒店的房间,去欣赏海景。因为这里风景很美,而且当天上午出发时间比较晚,奥克兰的旅游安排从这个地方最先进行。在海边徜徉的奥克兰高尔夫俱乐部度假酒店,景色让人觉得很舒服,让人心情开阔。

海畔的欢乐(摄影:赵舒新)
远远望去,海面一望无垠,辽阔壮阔,远处是起伏的地势,上面铺满了青翠的草地,那里有一片高尔夫球场。周围热带植物繁茂,天空湛蓝,白云飘荡,阳光灿烂,景色十分雄伟。在新西兰停留的最后一天上午,许多人就在这个美丽的地方,共同度过了难以忘怀的欢乐时光。

酒店小桥留影(摄影:冯赣勇)
5月4日中午将近,我们团队离开住处,驾车前往奥克兰中央花园,启动了当地的首项活动安排。奥克兰中央公园是该市历史最为悠久的绿地,地处新西兰奥克兰市中心区域,坐落于皇后街以东位置,凭借辽阔的草地、户外表演场所、温室内园景,以及艺术价值高的雕塑作品和收藏机构而备受瞩目。

奥克兰中央花园(摄影:冯赣勇)
奥克兰是个让人闲适的地方,可以随意闲逛、静静思考、好好休息。领着孩子去博物馆看看,在此散散步、和鸭子玩玩,欣赏缤纷的花朵,站在博物馆前眺望远方,或者躺在草地上看天空白云,非常开心。

中央花园合影(摄影:乔梁)
夏季时节,园林中时常开展各类文化节目,诸如音乐展演。参与游览与聆听演出均无需付费。每年十二月上旬举行的新西兰规模最为宏大的露天圣诞音乐会——奥克兰公园圣诞庆典,乃是奥克兰备受推崇的圣诞庆典活动之一。在公园里,民众除了可以在草地上漫步、在湖畔投喂水禽,还能欣赏温室园林中缤纷的花卉、品味造型别致的雕塑佳作。

花园的博物馆(摄影:冯赣勇)
奥克兰博物馆位于中央公园内,它既展示新西兰历史,尤其关注毛利人的历史,同时也是自然博物馆和战争纪念馆,全年除圣诞节和澳新军团日外免费参观,欢迎自愿捐赠5新西兰元。这个博物馆需要付费入场,里面时常有毛利族舞蹈和歌唱表演,参观者可以在馆中的咖啡售卖处和纪念品售卖点稍作歇息,喝杯咖啡,也可以挑选一些当地独有的手工艺品作为纪念品带走。

新西兰小姑娘(摄影:冯赣勇)
园内常驻的居民对慕名而来的华夏旅客相当和善,既乐意为大家拍摄留念,也愿意加入合影行列。某日,媒体工作者在景区内遇见一位俊俏的女童,当她刚举起摄影器材示意,旁边一位母亲即面带微笑颔首示意,并十分乐意地引导女童甘愿做记者的拍摄对象。拍摄结束后,那位伶俐的小姑娘还面带微笑向媒体工作者挥手告别,并说着再见的话语。

公路与山道(摄影:冯赣勇)
新西兰时间13:50,记者接下来的安排是前往奥克兰的伊甸山(Mount Eden),从山顶欣赏奥克兰的景色。这座山在毛利语里叫做芒格法奥(Maungawhau),意为生长着茂密树木的高山,海拔最高点为196米。山体呈现出椭圆形的底部,这是因为有三个火山口并排分布。它的岩浆浸占了5.6平方公里范围,那些内部含有熔岩的空腔,储存的岩浆若全部用掉,能够填满32000个奥运会级别的标准泳池。

火山坑一角(摄影:冯赣勇)
奥克兰位于众多火山地带,四周环绕着火山群。在长达14万年的时间跨度中,这里累计形成了大约53个火山锥体。这些火山锥体都是单一成因的地质构造,具体而言,它们都是源于地心深处喷发出的岩浆气泡所造就。未来若发生火山活动,极有可能在各个火山锥体之间的连接地带出现。无论身处奥克兰的哪个角落,人们都能望见近旁树木葱茏、生机勃勃的火山锥体。特别值得提起的有伊甸山和一树山。

从伊甸山俯瞰(摄影:冯赣勇)
毛利族群长久盘踞芒格法奥,直至1700年才弃用该要塞。他们改造了火山锥的原有形态,现存遗址清晰可辨,其中包括毛利人开垦的梯田,用于囤积物资的窖穴,以及昔日的居所残骸。

伊甸山留影(摄影:王立保)
这座山被毛利人称作芒格基基,意指长满藤蔓的巍峨山峰,当地分布着新西兰规模最大的毛利人村落之一,同时还有三处要塞的废墟,火山口处散落着形态各异的梯田和地洞。此山在1840年已被划定为保护区。

骑行者上山(摄影:冯赣勇)
附近有几条路径可以抵达伊甸山之巅,为了防止游客走失,向导提醒众人一旦选定某条路线,就应始终沿着它下山。沿着公路边的小径徐徐攀登,路上不时遇见众多骑自行车的人士正奋力上行,他们挺拔的身影着实令人赞叹。这座由地壳运动造就的山峦虽然海拔不算太高,却是奥克兰地区最显著的制高点。人们只需短暂行走就能抵达峰顶,回望来路,整个奥克兰宜人的城市景色一览无余。

老海关大厦(摄影:冯赣勇)
从伊甸园出发驶向城区,沿途游览观光。许多奥克兰知名的地标建筑映入眼帘,包括老海关大楼和海港大桥。这些建筑要么历史悠久,要么地位特殊。比如位于奥克兰核心地带的老海关大楼,八十余年间一直是该市的金融枢纽。老海关大厦借鉴了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特色,于1889年完工,它是市中心区域现存的、为数不多的维多利亚式建筑遗存之一。

夕阳中的大桥(摄影:赵舒新)
奥克兰海港大桥是这座城市极具特色的地标建筑。它横跨怀提玛塔海港,将南北两岸紧密相连,港口交通最为繁忙。大桥整体长度达到1020米。这座桥始建于1959年,其距离海平面的高度为43米,随着当地经济与人口的快速扩张,原有设计承载能力已无法适应现状,于1969年特邀日本专业人士进行重新规划,将桥梁两侧进行拓宽,车道数量从原先的四条增加至六条,从而使得桥梁的承载能力翻了一番。

远眺大海风光(摄影:冯赣勇)
海港大桥在交通繁忙时段,每日车流量超过十一万五万辆次。大桥与港口停泊的众多船只,共同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游客不仅可以在奥克兰海港大桥上登高望远,还能尝试蹦极跳跃。这座桥是全球首个设置蹦极跳台的大桥,此举或许能缓解一些想要轻生者的内心痛苦。

奥克兰港一角(摄影:赵舒新)
新西兰时间17时50分,随行记者的最后一项安排是游览南太平洋沿岸风光以及工党纪念碑。奥克兰的工党纪念碑,即萨维奇纪念碑,坐落在迈克尔·乔瑟夫公园内。该公园旨在纪念新西兰第23任总理兼工党首任领袖迈克尔·乔瑟夫·萨维奇。

奥克兰海景(摄影:冯赣勇)
这座公园位于一处景致秀丽,视野开阔的小山坡上,地势较高,可以俯瞰远方。春夏秋冬四季中,山坡上始终覆盖着青翠的草地,天空辽阔,白云缭绕,是游客们纷纷前往的热门景点。山坡底部分布着一片充满浪漫情调的沙滩,这里是冲浪、滑水以及驾驭帆板运动爱好者的理想场所。由于此地与城市中心区域距离适中,每年夏季晴朗的日子里,沙滩上总是挤满了穿着鲜艳服饰的人们,为整个海岸线增添了无限活力与生气。迎着大海的方向,处处洋溢着春天的温暖与花朵的芬芳。

奥克兰街景(摄影:冯赣勇)
记者团队抵达此地后,尽管天色已晚,仍旧兴致高昂地拍摄了最后一组新西兰奥克兰的影像资料。工党纪念碑的游览活动结束后,记者的澳洲与新西兰之行,就此顺利完成了全部计划。

奥克兰市容一角(摄影:冯赣勇)
这次去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旅程总共持续了十二天,时日不算太长,也不算太短,然而整个旅程中那些美好而难忘的瞬间,却让人们完全忘记了时间的流逝,这些经历将永远留在大家的心里……(图文:冯赣勇)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