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U20在智利半夜获得了一个“奖品”,他们拿到了小组第一,却抽到了几乎最不想碰到的法国。球员们刚在更衣室唱完胜利歌,就得知淘汰赛首战要面对去年欧洲预选赛亚军,现场气氛瞬间降温。
倒霉不是偶然发生的。U20世界杯的分档采用国际足联固定模板,只看重洲际成绩,不对小组名次进行二次筛选。所以一支小组第三的队伍,只要同组比赛足够激烈,就有可能隐藏强大的实力。法国队正好碰到这种情况,他们虽然拿到六分,但因净胜球的原因在小组中垫底,美国队的大胜将他们直接推向了“第三名通道” 。
日本舆论存在落差,这落差源于对“积分优先”的惯性理解。过去在亚洲赛事中,小组第一常常对应着相对可控的对手。而到了世界杯青年级别,洲际强国的分布更为平均,在早期就有可能遭遇碰撞。还有一个不够直观的数据,近三届U20,最终夺冠的队伍里有两支是小组第二或第三出线 。

如果把视角放大一些,就会发现法国并非独自如此。在本届16强中,西班牙、意大利同样是以积4分晋级,成绩并不突出,却依然被博彩公司列为四强热门。这就解释了韩国媒体标题中用“日本大受冲击”来进行渲染的原因:他们本国队伍同样是第三,却抽到摩洛哥,看起来压力稍小 。
摩洛哥真的更容易应对吗?在小组赛中,他们战胜了西班牙和巴西,其盐度比预想的要高。韩国队的心理优势只是“欧洲恐惧症”的一种体现,即碰到非欧洲球队时,总觉得胜算更大。实际上,摩洛哥在近三年的U20比赛中对亚洲球队保持着全胜记录,其身体对抗能力以及快速反抢能力都让东亚球队感到棘手。
回到日本自身,船越优藏的烦恼不只是对手。中前场主力中村圭右在收官战中轻微拉伤,能不能赶上9日清晨还不确定。防线核心铃木遼空累计黄牌停赛。阵容存在短板,与法国的快速冲击相比,“三连胜”这块招牌就显得单薄了。
日本足协内部早就有了心理方面的预案 。青训部门在赛前分析会上提出过“平行签位”这个概念 ,即只要进入淘汰赛 ,任何位置都有可能立刻碰到欧洲 、南美豪强 。在演练方案里 ,法国 、葡萄牙 、英格兰都曾被当作首轮对手来模拟 。问题在于 ,当理论变成现实 ,19岁小将能不能复制沙盘里的处理方式 ?

再看法国,他们小组的唯一一场败仗实际上暴露了防线速度方面的短板。在对阵美国的那场比赛中,比分为0:3,如果不是门将发挥出色,丢球可能会更多。日本若想放大这一点,需要在边路制造出纵深,借助安达祐希的爆发力将球传至身后的空当,同时要避免在中路与迪亚比和卢卡斯比拼身高。
从舆论方面来看,日本国内的失望情绪很快就得到了缓解。体育节目邀请了1999年黄金一代的成员高原直泰进行解读,他说了一句“青年赛场就是乱拳打死老师傅”,这成功地将焦点从“倒霉抽签”转移到了“趁乱出头”上。在社交媒体上,球迷们开始列举2017年英格兰从小组第二一路攀升直至夺冠的事例,试图以此来给自己加油打气。
另一方面,赛事主办国智利的当地报纸把故事写得更像悬疑剧,他们写道“亚洲球队的考卷提前来到最难一页”。他们预测,若日本闯过法国,下轮大概率会碰到哥伦比亚或南非,这两个对手对速度极为敏感。换言之,任何侥幸心理都不会长久。
最后还是聚焦到赛程自身。北京时间9日早上七点,日本与法国一旦分出输赢,半区的走向就有可能被彻底改变。乌克兰和西班牙处于同一侧,一旦出现球员受伤停赛或者加时赛体能消耗的情况,另一条战线的“黑马”就有可能趁虚而入。青年世界杯的魅力就在于此——没有任何一支队伍敢声称自己稳赢,一夜之间名次大幅下滑的情况屡见不鲜。
对于观众来说,这种不确定性正是他们收看的原因。小组赛积分仅仅是个开始,16强赛才如同真正开启盲盒。谁把不公平当作成长的养分,谁就有可能在圣地亚哥的夜空下成为下一个热门故事。到那时,日本三连胜的光环到底是保护符还是负担,也就有了确切的答案。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