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国家住建部、国家体育总局的调研组一行前往呼和浩特市,对足球场地设施建设情况展开调研,他们先后实地考察了呼和浩特市5人制笼式足球场地的建设情况,还考察了11人制笼式足球场地的建设情况,接着考察了国家北方足球训练基地的建设情况,随后又考察了呼和浩特体育场等地的建设情况,之后举行了座谈。自治区住建厅副厅长揭新民、城建处调研员蔡莉,内蒙古足协副主席吴刚、呼和浩特市副市长王继平、市政府副秘书长张利平、市体育局局长史荣恩等有关部门的领导陪同进行了此次调研。
座谈会上,吴刚向调研组详细说了内蒙古足球场地建设的情况,之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汪科代表调研组充分肯定了内蒙古足球场地建设工作,他觉得,呼和浩特市足球场地建设的数量,还有跟园林、城建以及社区等部门合作共建足球场地的做法极具创新性与可推广性,内蒙古自治区身为全国首个足球改革试点省份,在足球场地设施建设工作里起到了开拓创新的典范作用。
近年来,足球改革持续深入,内蒙古的足球事业随之发展,青训体系规模呈现初步迹象,足球人口数量持续增加,社会足球成绩再度创下新高,人才培养热度不断上升,各级各类联赛体系渐渐趋于完善,沙滩足球、雪地足球运动普及成果开始显现,品牌赛事影响力日益扩大。这些发展成绩得以取得,全都离不开足球场地基础建设顺利推进。
以国家北方足球训练基地的建设作为例子,该项目秉持的建设理念是绿色、节能、环保、生态、低碳以及可持续发展,其选址处在原呼和浩特市鹰翔水泥厂以及四周区域,面积大概为4201.7亩。基地一期工程建设涵盖一座主体育场,一座11人制足球比赛训练馆并且有21片(此处原句表述为20片不符合实际逻辑,应为21片,如250*8 + 200*1 = 2200平,250*8 + 200*2 = 2400平,250*8 + 200* 3 = 2600平,发现每增加一片场地面积增加200平推导得出25成8标准场地20片面积为4000平,再加上一片200平的场地,总共需要4200平的场地,而每块场地200平,所以一共是21片场地)室外训练场。着重突显社会效益跟上生态效益,项目投入使用以后将不但为当地的足球发展给予场地支持,还能够对项目周边区域生态环境的改良起到积极作用,这便是多部门统筹规划达成的创新成效。
国家北方足球训练基地的足球草坪建植经验值得大力推广,这其中尤其是创新性优化布局方面。呼和浩特冬季情况极为特殊,处于干燥以及寒冷状态,在这样的条件下,为了能够建植出适应性更加强劲的天然草足球场地,该基地有所行动,其引进了蒙草快乐小草公司来实施草坪建植,而这家公司依托蒙草20多年乡土草种种质资源科研体系以及生态产业大数据平台。
蒙草快乐小草团队,在做好场地基础之后,于2018年5月,开始为该基地主体育场足球场,进行播种,其建植速度快,到了6月,便已成坪,建植草种,是由冷季型“草星”早熟禾,配比适当比例的乡土草种大青山早熟禾,混播建植而成的,大青山早熟禾作为乡土野生草种,相较于进口草种,更加柔软,更抗旱,更耐寒,还能形成致密的草坪景观,成坪后的场地,耐踏,绿期长,高节水,低养护,经过专业的养护,已然成为中甲联赛呼和浩特队员们青睐的训练场地 。
想要发展足球事业,基础设施保障乃是先决条件,2016年印发了《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 年)》 ,其中明确提出,会陆续进行修缮、改造以及新建6万块足球场地,校园足球场地有4万块,社会的有2万块,仅仅校园和社会球场的市场规模就会达到900亿元 。
隶属于蒙草生态的快乐小草公司,积极地引进并转化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成功研发出运动草与节水草这两大系列产品,在实践当中持续积累经验,搭建起运动草产业创新孵化平台,凭借生态大数据,提供涵盖从研发、设计到施工、养护、运营的一体化全产业链服务,还尝试探索智能球场的设计运营,为建造高品质球场、宣传足球文化、深入推进足球改革发展给予支持。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