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辩论”对中国学生意味着什么?

admin 21 0

优惠价:¥

原价:¥

在美国,辩论活动极为普及,遍及社会各个层面,从国家元首候选人间的交锋,到中学阶段的竞技,几乎每所教育机构都设有专门的讨论团体。

在中国,以“课外活动”作为载体的一种学习方式正日益受到关注。其中,“美式辩论”是最具影响力的项目,这得益于美国对辩论的高度重视,使得具备辩论经验的中国学生在申请美国大学时更具竞争力。此外,这项活动已不再局限于追求国际化的优秀学生群体,而是逐渐扩展到普通公立学校的学生中。

那么,为什么要“跨学科式”学习?

究竟什么是“美式辩论”?

中美辩论的区别在哪里?

“美式辩论”的流行真正给孩子带来了什么?

“美式辩论”对中国家长又意味着什么?

中国课堂现状:无差别“一对多”、“分科制”教授

学校教育体系中的中国教室普遍采用集体授课、学科划分的模式,使我们很容易认为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各个领域各自独立且理所当然。然而,追溯我们最初认识事物的状态,我们所面对的世界本就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许多数学原理,本就不该脱离物理环境单独存在,就像语文教育,必然与其他人文学科紧密相连。

因此跨领域教育,变成了众多创新性机构着力钻研的途径。谈及跨领域教育,当前各种实践探索里,论辩活动、戏剧表演以及STEAM课程,算是比较完善的三种形式。

戏剧能够视为一种文艺性质的整体工程,在一场演出里整合了文学创作、演员演绎、乐音伴奏、视觉构建,并且还包含了舞台构造等技术环节

STEAM是偏向理工科目的综合型实践项目,从字面意思看,它融合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以及数学这五大学科领域。

美式辩论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全面锻炼方式,它将辩题涵盖社会科学领域,旨在培养孩子的资料收集与整合能力,以及批判性思考与书面表达能力,同时也能提升他们的语言沟通技巧,从而满足大学阶段的学习需求。

在英美国家的学校里,戏剧和辩论是传承已久的教学方式,许多学校都设有戏剧团体和辩论指导老师及相关课程,当这两种活动融入中国教学体系后,它们获得了更丰富的知识内涵;与此同时,STEAM课程近年来从西方传入中国,它正成为备受关注且更契合未来科学教育理念的课程项目。

其余领域尚存诸多研究空间,不过现有三种模式所蕴含的学术深度,远非其他创新性课程所能比肩,在各类跨领域培养方式中,以辩论形式最具学术价值。

中式辩论重口才,美式辩论重思维

中式辩论通常将辩论视为口才与演讲的较量,主要关注学生表达能力的评估,同时注重对事实依据和逻辑严谨性的检验。

而美式辩论能够让人获得认识,并且是深入认识当代社会与国际状况的机会,以及更加客观、理性、透彻地剖析对立各方的长处与短处。更加侧重于对学生语言表达、资料搜集、口头陈述、逆向思考等各项能力的综合培养。

辩论流程

美式辩论流程基本如下:

提出主张,接着是提问环节,然后是反驳讨论,继续提问环节,再次进行反驳讨论,最后是综合陈述。

美式辩论过程中,立论环节紧接质询,驳论环节紧随其后,这两个环节都发生在质询之后,这个质询环节被称作“Crossfire”。

以下是公共论坛式辩论:

1. 立论环节

甲方第一辩手率先展开论点阐述,随后乙方第一辩手接着进行论点阐述,双方阐述时间均为四分钟。

2. 第一轮交替盘问

甲乙两方一辩交替盘问,由甲方一辩开始发言,总计时3分钟。

3. 辩驳环节

甲方第二位辩手首先进行反驳说明,然后轮到乙方第二位辩手做反驳说明,各自的时间都是四分钟。

4. 第二轮交替盘问

甲乙两方二辩交替盘问,由甲方二辩开始发言,总计时3分钟。

5. 小结环节

甲方一辩先总结,接由乙方一辩总结,时间各为2分钟。

中式辩论流程基本如下:

提出主张,接着是提问环节,然后继续提问,再次提问,再次提问,最后进行归纳陈述。

在中式辩论里,前四个质询阶段由双方一辩和二辩轮流实施,确保每位辩手都有一次提问机会,最后一个阶段是双方共同参与的质询过程。

美式辩论是什么_美式辩论联赛_美式辩论在中国的发展

中式辩论参考流程

美式辩论的驳斥过程大多采用说明方式,显得更为文雅,且条理清晰;而中式辩论则以提问为主,更能检测人的临场反应,使得辩论场面更为激烈。

论题

美式辩论题目:

美式辩论联赛_美式辩论在中国的发展_美式辩论是什么

中式辩论题目:

美式辩论联赛_美式辩论在中国的发展_美式辩论是什么

通过对比前两幅画面,能够清晰地察觉到美国式辩论与中国式辩论在议题方面存在着显著的不同。

美式辩论涵盖了政治议题、教育议题以及医疗议题,具体议题有:

“儿童疫苗”

“素食主义”

“非法移民”

“奥巴马医改”等等

中式辩论的辩题,一般以哲学和价值观命题为主。例如:

“个人的命运是由个人掌握”

“理想人才以仁为主”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等等

美式辩论侧重探讨社会议题、政策议题以及国际议题,而中式辩论则更偏向理论思辨,较少涉及现实具体事务,对于当前的社会与国际动态关注度不高。

证据

美式辩论里,证据是关键部分,它显示己方论点能产生的作用,这种作用是决定胜负的重要依据。

若呈现证明“动物测试挽救了无数生命”的依据,那么“少数人因动物测试失败而受苦”的论点就会显得不再那么突出,进而支持“不应废除动物实验”的立场。

相对的,中式的辩论比较少关注搜集相关证据的。

辩论参与者常会引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以此说明自己的论点。他们着力将本方主张与具体事例进行浅显易懂的说明,目的是让观众更容易明白,进而产生认同感,并由此引发思想上的共识。

演讲能力

美式辩论的最后一部分,主题是“我为什么赢得了这场辩论”。

凭借对本次辩论的梳理,特别是强调己方得分,以此向评委展示本方胜利的实况。这个环节安排在辩论收尾阶段,显得更加直截了当,清晰明了,效果显著,也突显了欧美与东方两种思维模式的不同之处。此外,它也彰显了辩论最核心的宗旨,那就是让评委信服,或者让听众信服。

优秀的演讲者往往也是出色的辩论家,他们不会流露出任何焦躁、迟疑或急躁的情绪。他们通常对自己所讲的内容非常自信,能够从容不迫地阐述逻辑,从而让人深信不疑,这体现在他们的姿态、表情和目光交流等方面;同时,他们还会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解释那些比较深刻的观点。

“美式辩论”教会学生“深度学习”

2016年NSDA全国总决赛的冠军郭若荠,目前是耶鲁大学的学生,他曾经向我们传授过辩论的方法,包括一些实用的技巧,他分享的内容非常具体,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比赛毫无技巧可言。一旦踏入赛场,胜负便已注定,所有技巧皆在赛前准备。我极为笃定,只要准备充分,比赛便不存在任何变数。比赛本质上是信息对称性的掌控。你的准备资料即信息,倘若准备涵盖对手所有情况,那你已知晓如何应对,信息量越大,取胜就越容易。

比赛期间,倘若对手获取了某些未知的情报,而你却无从得知,那么你落败的风险将非常显著。因此,获取并掌握尽可能丰富的资讯与材料,变得极为关键。

狄邦教育副总裁、NSDA中国区总裁朱一非曾说过:

通过竞赛促进训练是推动美式辩论的有效途径,为了争取比赛胜利,学生辩论者会大量查阅书籍、搜集信息,强烈的求胜欲望,促使他们专心致志地进行深入钻研。

美式辩论的流行,给学生带来了什么?

NSDA每年举办的赛事不仅有校际对抗、区域选拔以及全国性决赛,还包括TOC冠军争夺、全美巅峰对决、美国顶尖学府邀请赛等高规格辩论活动,参赛者多为复旦附中、上海中学、交大附中等国内一流中学的杰出学子。

美式辩论传入中国之后,这项活动在中国高中生之间,逐渐构成一个颇具特色、带有社会特征的“圈子”:

青少年在此期间探寻个人意义,同时开展不同学校、不同地域间的协作与交流,并且结交朋友,通过这些活动,他们不再是被动接受安排、预设好发展轨迹的“校园孩子”,而是转变为拥有自身文化认同和目标意识的集体。

辩论圈里,根据能力差异,成员们会形成不同层级的小团体,有初学者,也有参加过三四年赛事的老手,还有被誉为“大神”的知名选手。比如Benjamin,他在NSDA中国积分榜上位列第四,赢得过许多赛区头名,是众多粉丝心中的榜样,也是后来者努力赶超的对象。

朱一飞说: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渴望有榜样,这是人类成长轨迹的必然要求。因此,与其追捧韩国艺人,我个人认为,因为学业水平仰慕一个同窗或许更为有益。

用“坚持不管”的方式让孩子成长

我们曾经访问过2017-18NSDA全国冠军葛彦言的父亲,关于家庭环境,父亲和女儿都认为没有太多压力,家长比较随和,孩子很无拘无束——即便存在担忧,父亲也总是自己默默承受;然而当和父女俩谈论彦言的辩论历程时,会感受到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女孩讲述比赛经历时,显得兴致高昂;而父亲则详细记得女儿参赛的所有关键时刻、女儿赛后和他分享的辩论情节,以及她取得的进步。

美式辩论联赛_美式辩论在中国的发展_美式辩论是什么

2017-18NSDA全国总冠军葛彦言

从教育研究的角度审视美式辩论活动,我们能认识到其中蕴含的学术价值、批判性思维训练等多元能力培养,但葛爸爸关注的是女儿在辩论过程中获得的意志力、伙伴情谊和胆识。

葛彦言最初接触辩论,源于一个朋友参加比赛缺少队友,于是邀请他一同参与,父亲也给予支持。那时他刚刚接触,对辩论还不太了解,短暂尝试了四场比赛后,获得了一个宝贵机会,能够通过NSDA的项目参与哈佛和斯坦福的辩论邀请赛。

前往哈佛,既然去了,如今回想起来,仿佛只是增长见识了一次,然而彦言依然清楚记得当时遭受的巨大挫败感:在辩论赛场上,彦言觉得自身遭遇了彻底的压制——未战先败,败在心态层面。

辩论的对手是来自美国的同龄人,一想到即将交锋的各位都是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彦言立刻感到了紧张。她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开口说了几句,却忽然听见临时的搭档在背后长长地叹了口气,其中的意味让人感到沮丧和不满……彦言立刻觉得心情沉重,也失去了继续的信心。

全美总决赛中国选手获得国际组冠军

回到国内,彦言一度萌生退意,不再继续参与辩论活动,然而父亲和同窗的鼓励,促使她重新拾起信心,决定再次尝试。在找到更稳定的搭档,参加更多场赛事之后,她的自信心逐渐恢复。

她对人生影响最为深远的,或许就是2016年4月前往美国盐湖城参加的那场赛事,葛爸爸对此记忆犹新,那正是他女儿人生的转折时刻,彦言在那次比赛中赢得了国际组别的季军头衔。

她现在对美国孩子上场不再感到紧张,之前确实有些不安,但现在觉得这样很正常。

保护永远不会让孩子破茧,失败才会。

进行美式辩论时,每个人都会在某个环节遇到瓶颈,但某天会猛然领悟,瞬间豁然开朗,不过也很难说明白究竟是什么触发了这个突破。

彦言如此形容自己的转变。在葛爸爸眼中,彦言原本是个略带腼腆的女孩,经过数年磨练,性格逐渐变得外向,能与家人交流更多,思想也更为独立。

她很喜欢文学,常常阅读奇幻故事,还计划自己制作一部微型影片,我认为这些都很棒,由她决定即可。偶尔我们提议她参加某些课外辅导,她现在会婉拒,并且逐条说明不参加的原因。我觉得这样也好,这是将辩论融入日常的表现。葛爸爸表示。

一个教育项目好不好,不能只看短期内孩子成绩提升多少,而应该看20年后,30年后,这些学生仍然觉得这件事对自身有价值,有帮助。

赵頔同学是NSDA CHINA江苏省区域赛季军,同时也是全国32强选手,她在进入南加大学习一年之后,仍然决定回国担任NSDA的裁判工作,原因是辩论活动不仅使她获得了许多学术知识,还帮助她成长为理想中的自己。

这个阶段里,我常常思考自己希望具备哪些优秀特质。大概进入大学一年有余,我的心态以及脑海中的认知,或许已经与高中时期产生了显著差异。因此我想重新审视,若以今日状态回顾那场辩论赛,会是何种景象。

这才能证明,那些参与美式辩论的青少年,在岁月的磨砺下,依然看重美式辩论带给她们的收获。

英文读写课+辩论课免费体验课

现已开放报名!

时间:

1月13日 14:00-16:00

1月20日 14:00-15:00

1月27日 14:00-16:00

地点:太阳宫冠城大厦803/新中关大厦B座北翼1205

(三个场次的时间可供选择)

寒假营:据说顶尖名校都喜欢录取这样的学生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