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中国足协公布了新版《中超商务管理规定》。文件显示,2019赛季起,中超球队队服上会标注球员的英文或中文拼写。这一举措迅速引起球迷热烈反响,毕竟此前一直有相关建议。球迷认为,此举能让球衣看起来更专业,告别过去那种不够规范的印象。
中超球衣无名氏成惯例
中国职业联赛刚起步时,足协就要求球衣必须印上球员姓名,甲A时期球衣背部都标注了姓名拼音,哪怕只是姓氏的拼音。但这项规定很快就被足协放弃,各支球队便开始利用球员名字做广告。进入中超时代后,球衣不印球员名字的情况变得非常普遍,几乎成了行业内的默认规则。
为何称之为“未明文规定”?由于众多中甲队伍的球衣上没有印制姓名!不论这些中甲球队身穿何种品牌的队服,背后没有姓名的队伍相当普遍。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一旦这些球队成功升入中超联赛,便立刻懂得不再在球衣上印姓名了。
接下来,中国足球界呈现出一种反常的现象,队伍在中甲联赛期间会使用印有队名的球衣,一旦升入中超联赛就不再使用,等到再次降级回中甲联赛时又会重新印上队名,例如2016年从中超联赛降级的石家庄永昌,在重返中甲联赛后立刻就恢复了印有队名的球衣。
中超球衣不印球员姓名的情况很普遍,有俱乐部负责人指出,这种做法并不违反规定,他解释说:整个联赛的球队都没有在球衣上标注球员的名字,而且足协也没有强制要求必须这样做。这种观点很有市场,因为在中超联赛中,确实没有哪家俱乐部会在比赛用球衣上印制球员的个人标识。部分球队选择印制赞助商的广告,有的则印上所属集团的名称,还有一些球队直接印制队徽,更有甚者连球衣上的号码都没有标注。
比赛服上没有球员姓名,让中超显得很业余,不管多么知名的外援加盟中超,换上队服后都如同没有身份的人。这种混乱的状况,让人觉得中超就是一个随意组建、缺乏专业性的联赛。德甲劲旅拜仁慕尼黑的负责人鲁梅尼格就曾公开批评中超球衣不标注名字的现象,"我不明白原因,他们的队服背部没有印上球员姓名,这看起来很做作。"
足协明文规定明年印名
依照中国足协最新颁布的《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商务管理规定(2018版)》 ,2019赛季开始,比赛服背面的广告位置有所调整,原先位于号码上方的区域改设在号码下方,而号码上方则专门用于展示球员的英文或拼音标识。
这份官方文件总算能让中国足球联赛的选手们不再被称为“无名人”。从下一年开始,中超运动服终于能够绣上参赛者的姓名了!据消息透露,中国足协之所以最终决定满足公众的愿望要求标注名字,也是因为这与耐克续签十年合作协议的一项条款相关。可以预见,一旦球衣上印有球员的名字,其市场销售情况一定会更佳。
依照《商务管理规定》所定,球衣上的姓名需以拉丁字母书写,而非中国球迷所盼望的汉字形式。这个决定业内认为包含让步成分,首先,中文名字对国外转播商来说难以识别运动员,为提升中超海外传播效果,采用字母表记球员姓名更合适;其次,中超部分球员用字特殊(例如河南建业门将吴龑),耐克公司难以确保所有球员姓名都能适配专属字体。
虽然并非印刷中文,而是印刷字母,但这也算是一种进展。这件事情看似微不足道,但对中国足球来说,同样可视为一项有益的变革措施。
此外,《商务管理规定》另有说明:一个赛季期间,球队的比赛服广告最多可以更新三次。各俱乐部不允许私自制作并替换比赛服上的广告,也不可以采用遮盖等手法在原有广告上刊印新内容。
链接
球衣背后印广告 阿根廷足协为此闹乌龙
中超赛场主视觉区域普遍设有商业冠名,例如广州恒大主视觉为"恒大旅游集团",广州富力主视觉为"富力好房",上海上港主视觉为"上汽荣威",北京国安主视觉为"中信银行",河北华夏主视觉为"番茄出行"等。
广告宣传和公司内部推广,在标识上多增加些文字,比仅使用编号更显气派。因此,部分队伍在缺少广告版位时,便直接将队名刻在背后。以去年的华夏队为例,其标志下方标注的是“华夏幸福”,该名称同时也是俱乐部出资方的企业品牌。
接下来,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出现了。去年五月,阿根廷队以四比一战胜了国安队,拉维奇作为前锋打进了四个球。为此,阿根廷足协不仅在他的社交平台上表扬了拉维奇,还自作主张地向本国球迷发起了一个互动,询问“知道Lavezzi中文姓名的写法吗?图片在下面!”但配图却是一张显示“华夏幸福”字样的拉维奇背影照片。
显而易见,阿根廷足协的社交平台运营者非常傲慢,倘若阿根廷足协在两年前就用这种方式撒娇,那么拉维奇的中文译名就会被称作“孔雀城”
阿根廷足协在此事上犯过错误,在中国踢球的不少外籍球员也出过类似的状况,天津泰达的前场外援托夫丁(丹麦)曾误以为“康师傅”是他的中文称呼,河南建业的前锋外援哈维尔(菲律宾)也把他的中文名字记成了“科饶恩”,这些其实都是广告宣传。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