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的执行力与其是否具备高效的工作方法和习惯紧密相关,与其是否精通管理员工和处理事务的工具,与其是否持有恰当的工作理念和策略,以及与其是否展现出具备执行力的管理风格和个性特点密切相关。
1、 如何管好自己的工作
管理者们日常的生活状态,若用一词概括,便是“辛勤劳作”。然而,真正高效的管理者并非如同“奴隶”般劳作,他们更擅长以智慧、机敏和高效的方式去工作。系统化、注重方法的劳动,正是将个人能力转化为实际成果与成就的枢纽。每个人所需的工作方法都是独特的。
(1)时间与日程管理
有效的管理者会精心制定月度、周度和日度的日程安排,围绕核心业务进行规划;他们擅长辨别任务的优先级,根据个人可用时间合理调整工作进度:按照“紧急且重要、重要但不紧急、不重要但紧急、不重要也不紧急”的顺序进行排序,确保关键事务得到妥善处理。
案例
威廉·穆尔,这位美国的企业家,在为格利登公司推销油漆的过程中,第一个月的收入不过区区160美元。他深入分析了销售数据图表,发现他的收入中有80%是来自于那20%的客户。然而,他却对每一位客户投入了相同的时间与精力。因此,他决定将那些不太活跃的36个客户转交给其他销售员,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最有潜力的客户群体上。不久之后,他在短短一个月内便积累了1000美元的收入。穆尔始终坚持这一信念,这一坚持最终使他登上了凯利-穆尔油漆公司主席的宝座。
在评价时,应熟练运用80/20法则。需掌握抓住关键的方法,先处理关键性问题,随后再着手次要问题的解决。
(2)授权与任务管理
有效的管理者深知哪些事务需亲自操持,哪些则可委派下属负责,并确保自己专注于监督指导;此外,这类管理者还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他们绝不轻易越俎代庖,对于下属在其职责范围内,通过个人思考与努力能够完成的工作,必定鼓励其独立完成。这样能够确保我拥有更多的时间去专注于手头上的关键事务,防止因我工作上的拖延影响到部门内其他成员、下属、同事以及上级的工作进度,避免整个部门陷入不良的循环状态。
案例
拿破仑,法国的皇帝,深受众人敬仰,被誉为英雄,他曾言:“为才华铺路”。这种理念吸引了众多杰出人才追随他,从而铸就了他的不朽业绩。范·弗利辛根,欧洲富豪之一,掌管着SHV控股公司。这家公司总部设于荷兰,主要从事能源和消费品业务,1995年其销售额高达110亿美元,收入亦达3.15亿美元。在近年来的时间里,得益于范·弗利辛根所采纳的新型招聘策略,公司两项关键指标均实现了九倍的增长。目前,公司的营收预计已达到三十亿美元之巨。范·弗利辛根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关键在于他深谙放权之道。他的用人理念是坚信“时势造英雄”——通过为下属创造有利条件,激发他们巨大的潜能,使他们成为真正的英雄。在他眼中,赋予下属一定的权限,便能收获相应的成果;若让他们肩负重任,他们便能振翅高飞。
评价指出:适度的委托至关重要,那些事事都要亲自操持、不懂得将权力下放的人,注定无法成就大业。
(3)抗干扰管理
高效的管理者总能巧妙地对待电话、手机以及电子邮件,他们能够充分利用这些工具,同时又能确保它们不会轻易打扰到自己的工作,更不会让自己沦为它们的“仆人”。尤其是在开会或撰写方案等关键时刻,他们能够有效避免这些通讯工具对会议氛围和思维连贯性的干扰。
(4)会议与报告管理
有效的管理者擅长运用会议和报告来安排任务、掌握信息,同时他们坚决避免参与无意义的会议和阅读无价值的报告。在会议召开之前,他们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在会议进行中,他们能够掌控会议的时间、流程和氛围;他们能够明确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指定责任人以及确定完成时间;会议结束后,他们会进行后续跟进或要求相关人员及时反馈问题和情况。有效的管理者会确保所有报告及表格文件都须简洁易懂、清晰可靠、形象生动,便于人们阅读和记忆。
(5)备忘录
出色的管理者通常携带一本便携式笔记本,随时将观察到的、听到的、思考到的以及收到的各种问题逐一记录,随后按照重要性和紧迫程度对它们进行排序,并将其纳入日程安排之中,确保工作有条不紊、细致入微。
(6)记忆系统
有效的管理者能够将办公环境、各类文件以及电子文档整理得井然有序,确保能够迅速找到所需资料;同时,他们能够将个人经验、创意和感悟及时记录在活页夹中,并对其进行分类存放,以便随时查阅和借鉴。
(7)助理或秘书的运用
有效的管理者能够充分利用其助手的力量,开展工作监督、专项调研、质量检查、信息搜集与整理、指令传达以及文件资料的归档等工作。
(8)检查清单
有效的管理者会为那些反复出现的、有规律性的任务制定详细的流程表,当再次执行这些任务时,他们会依据流程表逐一执行,以此提升工作效率和成果。例如,出差时携带的物品清单、招聘过程中的事项清单以及现场巡查时的检查清单等。
因此,我们总结出一个公式:高效的工作方法包含时间与日程的合理安排、任务优先级的科学排序、授权与职责的明确划分、突发状况的妥善应对、会议的有效组织、报告的精准编制、备忘录的有序记录、检查清单的细致运用、记忆系统的优化应用、助手资源的合理运用……以及所有其他智慧且高效的工作方法。
2、如何管好下属
管理者若不懂得如何管理他人,便无法称得上是一位真正的管理者。管理他人并非易事,若仅依赖一对一的监督,你最多只能管理到一人。实际上,管理他人也可以变得相当简便,只需通过岗位分配、任务下达、目标设定、预算规划以及责任明确来实现。
首先需为每位员工分配恰当的职位,并详细阐明其职责或任务;此外,还需明确告知预期的成果;再者,在执行任何工作环节时,均需制定相应的预算方案。
在职场中,责任心堪称制胜法宝,它是出色完成任务的根本要求,其重要性远超其他技能。只要具备责任心,便有超过八成的难题能够得到妥善解决。那些肩负责任的人,在岗位上会全力以赴、严谨细致,这有助于减少工作中的失误;他们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能够从整体出发,重视全局,能够服从安排、协调合作,有效降低工作冲突,充分调动团队力量;他们事前会进行周密规划和充分准备,确保工作有条不紊;他们为人诚信可靠,承诺必行,始终如一,对承诺的事负责到底,值得信赖,从而减少对他人的监督和担忧,使合作更加顺畅;他们坚韧不拔,面对困难不退缩,而是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例如,他们会自发组建技术攻关小组解决品质技术问题,他们会实时监控物料供应情况并据此调整工作计划,他们会重新编排工序和调整人员配置以突破生产瓶颈,他们会自主安排人机延时以追赶进度……总之,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提高效率、确保品质、降低浪费;而在实在找不到解决方案、无法解决问题时,他们会立即向上级报告寻求帮助;绝不会遇到问题就推给上司,被动等待上司的指令。由于一位有担当的管理者会视此为耻,因为他们沦为企业的附庸,如同寄生于企业之中;同时,有责任心的人会将圆满完成工作任务视为己任,并为此付出不懈努力,诸如勤奋学习新知识、归纳总结工作经验。他们的所有行为都指向一个共同目标,即提高工作效率。
对员工进行管理,除了让下属通过设定目标进行自我管理之外,上级适度的监管同样不可或缺。在我国,信任往往与失控相联系。我们应当将信任与监督视为一体,认为它们是并行不悖的;若将信任与监督分开考虑,两者都难以取得长足进步,最终可能导致管理工作无法有效进行。
我们通常能够采取以下数种途径来调整和引导下属的行为,以确保我们的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和顺利进行。
从属员的工作日程安排中,我们能够洞察其工作内容以及未完成的任务;工作日程的安排与员工的职责、工作特性及其规律性紧密相连。查阅员工的工作日志(日记),我们能够掌握其工作进展与成效;工作日志通常与工作日程紧密相随。工作表报则既是员工工作成果的体现,也是其履行职责的凭证。工作指令单分为两份,一份分发给下属,另一份由助手负责跟进,这种做法对于工作的安排和执行具有显著效果。报备与反馈机制则包括常规的周期性报备和突发情况的报备,确保您能够随时了解工作的动态进展。实地考察与监督: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检查工作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发掘问题并加以解决,又要对工作进行指导,激发团队士气;此外,这种检查还可以与工作部署同步进行。进行定期的工作汇报与考核,首先需将你对下属上一阶段工作表现的综合分析及评价(包括优点和不足之处)传达给他们,并指导他们如何进行改进;其次,要对他们下一阶段的工作提出期望(包括具体任务的分配、明确的工作要求和成长目标);再者,要耐心聆听下属的见解、愿望、需求和意见,并给予他们所需的支持和帮助。在管理制度方面,通过建立劳动纪律和工作规范来规范下属的行为。在特殊情况下,适当地运用越级指挥和上报机制,能够促使下属在心理层面产生细微的波动,然而,这一做法不应被过度使用。在每周的工作会议上,需回顾本周的工作进展,安排下周的工作计划,并认真倾听下属的意见、想法和需求。
3、管事的方法
各项任务需采取各异的操作途径,并借助相应的管理手段。然而,无论何种任务,其完成过程均遵循一套普遍适用的管理步骤,这一流程我们统称为5W3H。
工作任务的定义涉及工作涉及的具体内容、工作量的大小以及对于工作的具体要求和预期目标。执行任务的动机在于判断是否需要(我本人)亲自参与此事,亦或探究进行这项工作的真正目的和意图。至于组织分工,它指的是确定由哪些人或哪些团队负责执行这项任务,以及他们各自需要承担的具体工作职责。工作起点定位(涉及):需明确起始点,遵循何种路线(操作流程)进行,并确定结束的界限。工作进展时间(涉及):与工作步骤相对应的时间表与计划(包括时间预算)。实施手段(涉及):执行任务所需工具及关键环节的策划与部署(构成方案核心)。工作所需资源与条件包括人、财、物、时间、信息、技术等,以及权力、政策、机制等方面的支持。对于工作成果的预测,还需考虑其对他人产生的影响,以及他人对此的评价和感受。
在着手制定方案之前,务必明确工作的目标,即活动需达成的具体指标或预期成果;同时,要确立政策,这包括指导工作的原则和行为规范,既指明可以采取的行动,也划定了不可逾越的界限;此外,还需确定程序,具体包括执行的具体方法、步骤及其时间安排或逻辑顺序,以及相应的行为规划。
在执行职责时,通常需注意以下几点以确保不被架空:首先,要牢牢掌握主要计划和相关信息;其次,在发现问题后,需深入业务领域,全面了解工作实际情况;再者,要高效运用目标和指令;此外,还需关注异常处理情况和相关信息;同时,要了解人事变动及其心理状态;还要留意项目进展情况;最后,还需关注特殊事项的管理。这样的话,自己通常是不会架空在部门业务之外的。
自审:若您身处中高层管理岗位,能否分享您在执行力管理方面的独门秘籍?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